熱門城市:寶山區律師 道外區律師 運河區律師 集賢縣律師 平房區律師 滄縣律師 友誼縣律師 香坊區律師 青縣律師
雖然簽訂合同是雙方甚至多方的,但是有時候在合同期內,合同某一方因為某些原因想要單方解除合同,那么這個時候單方解除合同允許嗎?關于單方解除合同的效力又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律霸小編來為你解答。
一、單方解除合同的效力
關于單方法定解除,我國《合同法》有較詳細的規定。
一般的法定解除權《合同法》第94條規定了五種情形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雙方均享有解除權,發生不可抗力一方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須具備以下條件:發生方有證明責任,證明不可抗力已發生;及時通知了對方;不可抗力并非發生在遲延履行時。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這種合同的解除要求發生在履行期屆滿之前,非違約方享有解除權。合同解除后,非違約方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這里強調的是遲延履行的是主要債務和非違約方必須作過催告,而違約方經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仍不履行,非違約方可以解除合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這項規定中遲延履行的債務,未必是主要債務,但違約的程度要達到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此時非違約方享有解除權。以上四項中1、2、4項要求已構成了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故非違約方不須經催告即可解除合同,而第3項則要求必須經過催告。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相關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也就是說當依據法律規定行使了合同解除權之后,也相應地獲得了其他法律權利。需注意的是因違約發生的解除權,非違約方一方面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另一方面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這里的違約責任僅指法定違約責任,并非合同雙方約定的違約責任。
特別法定解除權在各有名合同中有較詳盡、明確的規定。為了便于區分,可以將特別法定解除權分為任意解除權和違約解除權。所謂任意解除權是指不需違約事實的存在,當事人即可依據法律規定行使解除權。而違約解除權則須一方違約,非違約方因此獲得解除權。
任意解除權規定在以下法律條文中。《合同法》第268條規定: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承攬合同是以當事人之間的信賴關系為基礎的,在合同履行中,當這種信賴關系受到破壞時,法律允許當事人解除合同。《合同法》第308條規定:在承運人將貨物交付收貨人之前,托運人可以要求承運人中止運輸、返還貨物、變更到達地或者將貨物交給其他收貨人,但應當賠償承運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貨運合同的標的是承運人的運送行為,在貨物交付收貨人之前,托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圍繞運送行為對承運人提出新的要求,以達到變更或解除合同的目的。《合同法》第410條規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隨時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于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委托合同建立在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均可單方解除合同。
由上我們可以看到,關于單方解除合同的效力還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其實,合同的建立都是基于合同當事人間的相互信任,而任意一方想要單方面解除合同,都需要對合同其他方造成的損失承擔一定的責任。在我們想要單方解除合同的時候,最好多了解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免對他人以及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合同到期不續簽是辭職還是離職?
合同到期不續簽可以領失業金嗎?
合同到期不續簽通知函怎么寫,要給員工補償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包括哪些
2020-11-12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13增資后注冊資本怎么算
2021-03-02房產抵押程序
2020-12-26怎么判定合同真偽
2021-01-28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勞動合同和退休返聘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1-22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家用車擅改運營,保險公司是否能拒賠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掛車事故沒保險怎么辦
2021-01-08保險公司拒賠污染損失合理嗎
2021-01-13在房子上刮下來一板磚把車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18旅游保險是怎么一回事,旅游保險究竟包括哪幾種
2021-03-2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7紅線范圍內臨時搶建,拆遷補償怎么算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