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違約的法律后果
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如下:
1、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不能是否可歸責于債務的事由,債務人均應承擔違約責任,但應免除債務人的實際履行責任;債權人可依法解除合同,請求賠償損失。此外,若違約人的行為構成犯罪,違約人依法還應承擔刑事責任。
2、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致使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債務人應免除實際履行責任,但應承擔違約責任;債權人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請求賠償損失。
3、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致一時履行不能,待不能原因清除以后,債務人應履行原債務,并承擔違約責任,但此時履行不得違反《合同法》第110條規定。
4、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債務人可解除不能履行部分的實際履行責任,對能履行的部分仍應繼續履行,并同時承擔違約責任;若部分履行不能致使債權人訂約目的不能實現,債權人可解除合同,并請求賠償損失。
5、若因不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債務人的法律后果分別表現為:
(1)解除原債務的實行履行責任。因一時履行不能,債務人在不能障礙消除前不負履行遲延責任;
(2)遇有履行不能情形時,債務人有及時通知對方的義務,并有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的義務,如《合同法》第118條的規定;
(3)除承擔違約責任。
二、合同違約的歸責原則
1、可以認定中國民法已經規定了過錯責任作為違約責任之歸責原則;
2、過錯原則對于尊重人格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舍棄過錯責任原則,意思自治的原則性地位終將難保。本人認為此種主張的理由難以成立,原因如下:
(1)《合同法》與《民法通則》屬于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就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適用原理而言,《合同法》應優先適用于《民法通則》,既然《合同法》本身并未將有無過錯作為認定違約責任的一般性標準,則不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2)關于意思自治的問題可以通過合同雙方的約定來解決,而不必采用過錯責任原則。因此,本人同意上述學者關于合同法適用嚴格責任的觀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殘疾人可以獲得醫療救助救助措施
2021-03-04醫護人員因工作原因感染,是否屬于工傷?
2020-12-18專利侵權如何賠償
2021-02-10投資者持股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1-03-22商標侵權行為刑事立案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
2021-01-23公司注銷勞動合同是否自動終止
2020-12-28事實勞動關系確認糾紛
2021-01-13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亮點解讀
2020-12-31電子保單有哪些安全設計
2020-12-24“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家財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30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土地承包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3-02土地流轉發生糾紛有哪些解決渠道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