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定監護終止條件是什么?
意定監護的條件不成立的,或者監護人存在違法行為等情況,不具備監護條件的,可以終止意定監護。意定被監護人應當是年滿十八周歲、智力水平和精神狀況正常的自然人。合同的相對方也就是意定監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監護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作為意定監護人的自然人可以是意定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也可以是與其關系密切的其他人。
《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6條第一款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
二、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需要明確的是,對于意定監護人的認定,需要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進行,特別是為了使意定監護具備法律效力,一般還需要對意定監護進行公證處理,根據公證處理的結果來進行認定,如果一方存在違法或違約的,可以要求解除或者終止意定監護。
家庭戶主是不是就是法定監護人?
監護權變更法律程序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2020-11-08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是什么
2021-02-16稅務局能否直接申請強制執行
2020-11-13店鋪轉讓交易沒有達成但是被別人收了款怎么辦
2020-11-24干滿三年被辭退怎么補償
2020-11-08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權利人通知負有什么義務
2021-01-16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27自愿放棄房產聲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主合同解除后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2-12離異后的人對財產有無繼承權
2021-01-03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公司更名后原來的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勞動合同常識
2021-03-05單位未蓋章的競業限制協議效力
2021-03-09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公司裁員是否一定要給補償
2021-01-04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意外險九級傷殘怎么賠
2021-02-07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