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式合同中,非格式條款是雙方協商的,從而約定的條款,格式條款一般是預先制定的,屬于強制性規定的。那么如果在格式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該如何辦?以哪個為準?下面為詳細大家介紹一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一、格式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該如何?
《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條式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
格式條款又稱為標準條款,是指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如保險合同、拍賣成交確認書等,都是格式合同。《合同法》從維護公平、保護弱者出發,對格式條款從三個方面予以限制:第一,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有提示、說明的義務,應當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并按照對方的要求予以說明;第二,免除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當事人主要義務、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的格式條款無效;第三,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二、我國《合同法》對合同條款的理解規定了以下三種解釋原則
1、客觀解釋原則
"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于"通常理解",可解釋為通常的"文義解釋",即以通常一般人的了解可能性為其解釋標準,即"客觀解釋原則"。
2、不利于格式條款提供人的解釋原則
對此有兩種理解,一是該條本身規定了順序限制,因此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只有存在兩種以上通常解釋或者根本沒有通常解釋的情況下,才應當作出對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利的解釋。二是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不應當尋求通常理解,而應當直接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3、非格式條款優先原則
非格式條款效力優先原則,是"來自特別規定優于普通規定的法律解釋原則",在于強調合同自由。"非格式條款既屬個別約定,仍有討價還價磋商的余地,契約內容形成自由仍可維持,特肯定其優先效力" 。
在實踐中簽訂合同時,當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該如何辦?這時了解相關的《合同法》相關規定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合同法》相關法律規定,這時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而此時的格式條款也將失去原本的作用將失效。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濰坊律師。
格式條款的認定要注意什么
格式條款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商家的“格式條款”有無法律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屬于連帶責任嗎
2020-11-17輕微傷抓人有時間期限嗎
2020-11-15撫恤金與遺產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05將小說改編成動漫出版都需要什么授權
2021-01-10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企業作為擔保人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0車輛過戶手續是什么
2021-03-14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競業禁止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2勞務派遣糾紛哪個地方仲裁管轄
2020-12-03壽險的追訴期是兩年嗎
2020-11-15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設立合資保險公司的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08法律對保險公司境內外代表機構設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8車在收費停車場被劃怎么索賠呢
2020-12-22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保險公估人的作用
2021-02-01如何處理保險代理合同糾紛
2021-02-22委托訴訟代理權如何取得
2021-03-15解除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