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附隨義務的適用規(guī)定有哪些?
關于附隨義務的適用規(guī)定主要是由合同法規(guī)定的,雖然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了通知、說明、協(xié)助、保密等附隨義務,但附隨義務具有先天的局限性。
附隨義務只能歸屬于日常生活經(jīng)驗,而不能將其定位于法定義務群。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只能視案情結合日常生活經(jīng)驗法則來分析認定交易各方是否守約,而不能直接以當事人違反附隨義務判令其承擔違約責任。
二、附隨義務與其他義務的區(qū)別
債之關系的核心在于給付,給付具有不同的意義和功能。除給付義務外,債之關系上尚有先合同義務、合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后合同義務及不真正義務。附隨義務的真正含義需與其相近的概念中比較,方得獲知。
(一)與給付義務的區(qū)別
給付義務分為主給付義務和從給付義務。債之關系上固有、必備,并用以決定債之關系類型的基本義務。例如,在買賣合同中,出賣人應交付其物及移轉其所有權之義務,買受人應支付價金之義務,均屬主給付義務。從給付義務,是不具有獨立的意義,僅具有補助主給付義務義務的功能,其存在目的,不在于決定合同的類型,而在于確保債權人的利益能夠獲得最大的滿足的義務。
附隨義務與主給付義務的區(qū)別有三:
(1)主給付義務自始確定,并決定合同類型。附隨義務則是隨著合同關系的發(fā)展而不斷形成的。它在任何合同關系中均可發(fā)生,不受特定合同類型的限制。
(2)主給付義務構成雙務合同的對待給付,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附隨義務原則上不屬于對待給付,不能發(fā)生同時履行抗辯權。
(3)不履行給付義務,債權人得解除合同。反之,不履行附隨義務,債權人原則上不得解除合同,但可就其所受損害,依不完全履行的規(guī)定請求損害賠償。當然,有些合同上的義務,究竟屬于給付義務還是附隨義務尚有爭論。
附隨義務與從給付義務存在爭論,德國通說認為,應以可否獨立以訴請求履行為判斷標準加以區(qū)別。可以獨立以訴請求的義務為從給付義務。有人稱之為獨立的附隨義務。不得獨立以訴請求的義務而附隨義務,有人稱這為不獨立的附隨義務。如,甲賣車給乙,甲交付車輛并辦理過戶手續(xù)為主給付義務,提交必要文件(如行駛證、保險書等)為從給付義務,告之該車的特殊危險性為附隨義務。但有時判斷某義務為從給付義務或附隨義務并不容易,如,出賣人對物品的使用說明是從給付義務還是附隨義務,貨物需方受領貨物是從給付義務還是附隨義務就存在爭論。一般認為前例義務人所負義務為附隨義務,后例為從給付義務[4].
(二)附隨義務與先合同、后合同義務的區(qū)別
《合同法》第42、43條規(guī)定了先合同義務,第92條規(guī)定了后合同義務,第60條規(guī)定了合同履行過程的附隨義務,法條的詳細規(guī)定為準確區(qū)分三者,提供了條件。雖然先合同義務、后合同義務和合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皆派生于誠實信用原則,抽象出合同締結、履行、消滅三個階段當事人始終應當照顧、保護相對方人身、財產(chǎn)利益的共性,但是三者之間的差異仍很明顯。
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義務的功能不同。先合同義務、后合同義務的功能主要在于保護相對人的人身財產(chǎn)上的利益。合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除了承擔這一功能,還具有輔助實現(xiàn)債權人的給付利益的功能。
第二,義務違反后的責任類型不同。違反先合同義務,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該責任已成為不同于侵權責任、也區(qū)別于違約責任的一種獨立責任。違反后合同義務,與違反合同義務后果相同,當事人依據(jù)合同法原則,承擔債務不履行的責任[5].《合同法》第107條的對“合同義務”違反而承擔違約責任的規(guī)定,亦適用于對合同履行中附隨義務的違反,所以對附隨義務的違反承擔責任的性質應為違約責任。
(三)附隨義務與不真正義務
合同相對人雖不得請求義務人履行,義務人違反也不會發(fā)生損害賠償責任,而僅使負擔此義務者遭受權利減損或喪失后果的義務,理論上也稱間接義務。《合同法》上為受害人規(guī)定的不真正義務主要就是減輕損害的義務,簡稱減損義務。受害人自己的損害,對這種義務的違反不得讓義務人賠償他人損害,而是使其自負損害,與一般法定義務違反的后果頗不相同,所以才稱為“不真正義務”。如《合同法》第119條,第1款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二者的區(qū)別主要在于,附隨義務是向對方所承擔的義務,違反該義務應向對方承擔責任;而不真正義務并非是向對方承擔的義務,違反該義務亦不會產(chǎn)生向對方擔責的情況,只是自我遭受不利益。
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附隨義務不僅不是主要的義務,并且也并不是真正的義務,故此即使在合同關系確定之后,任何一方都沒有履行附隨義務,此時若沒有導致主義務不能履行,也沒有造成財產(chǎn)損失,此時對方是不能以附隨義務沒有履行為由起訴的。
當事人違反附隨義務是違約嗎
附隨義務是合同履行全過程的嗎
不動產(chǎn)交付附隨義務有效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事故灌腸灌漏了賠多少錢
2021-01-26勞動爭議管轄范圍
2021-02-13工廠工人出車禍死亡誰的責任
2021-01-31訴訟離婚敗訴可以再去協(xié)議離婚嗎
2020-11-14連帶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03非機動車違反交通規(guī)則有哪些
2020-12-29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嗎
2021-02-23殘疾軍人撫恤金能否強制執(zhí)行
2021-03-21失聯(lián)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0-11-21房產(chǎn)他項之后還能債權轉讓嗎
2021-03-19個人產(chǎn)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員工年底前被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
2021-03-03家庭財產(chǎn)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企業(yè)財產(chǎn)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財產(chǎn)保險事故發(fā)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3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