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
根據《合同法》第52條第(1)項和第53條第2款之規定,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為絕對無效合同,除此之外,均納入到可撤銷合同的范疇。
(二)乘人之危的合同
所謂乘人之危的合同,是指行為人利用他人的危難處境或緊迫需要,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而訂立的合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0條規定:“一方當事人乘對方處于危難之機,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可以認定為乘人之危。”依《合同法》第54條之規定,因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而訂立的合同,不像《民法通則》規定為無效民事行為,而是納人了可撤銷合同的范疇。
乘人之危的構成要件有:第一、對方當事人處于危難處境或急迫需要。所謂危難處境,是指急欲避免或解除重大不利的狀態,例如,身患重病,急需住院治療所謂急迫需要,是指實現或保障重人利益的迫切需求。例如,為醫治重病,急需巨額錢款。第二,一方當事人利用對方的危難處境或急迫需要,向對方提出苛刻的條件的目的,是為了牟取不正當利益。提出苛刻條件的行為,通常表現為積極行為,即一方當事人直接向對方提出某種要求;有時也表現為消極行為,即一方當事人拒絕對方的合理請求。提出苛刻條件的環境,是對方處于危難境地或急迫需要之中。第三,對方當事人被迫接受該苛刻的條件,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第四,對方當事人因其意思表示而蒙受重大損失。重大損失通常表現為財產上的損失,有時也表現為其他利益的損失,如被迫簽訂限制人身自由或有損人格利益的合同,使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人格利益受到損害該重大損失是因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即接受苛刻條件而造成的。
乘人之危與脅迫均涉及一方因危難而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但者根本區別在于:脅迫者直接實施或將要實施某種不法行為,使對方出十恐懼而違心地簽訂合同;乘人之危行為人并沒有實施某種不法行為,只是利用了對方一的處境而讓對方不得已訂立了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如何規定
2021-01-03搬運視頻侵權嗎
2020-11-07土地出讓收益包括違約金嗎
2021-02-13經過什么樣的流程才能申請取保候審
2021-01-06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保險合同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5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怎樣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24土地承包合同中委托人范圍是什么
2021-02-26征地聽證,放棄后可否再申請
2021-03-16征地拆遷補償需要提供的資料有哪些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