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簽訂的合同并不是一定有效,在某些情況下,合同是可能被確認無效的。對于合同當事人來說,在合同被確認無效時如何處理?或者是如果一方想請求確認合同無效時,應如何行使合同無效請求權呢?對于這些問題,本文將一一為您進行介紹,希望能夠幫助您解決您所遇到的合同無效的問題。
一、合同被確認無效時如何處理
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應立即終止履行。
(1)無后果的不做處理
如:在合同履行前,被確認無效,此時尚未造成后果,可不作處理。
(2)在當事人之間返還財產
返還財產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后,對已交付給對方的財產享有返還請求權,而已接受該財產的當事人則有返還財產的義務。
(3)沒收非法財產歸國家所有
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如雙方都屬故意,則雙方都無權要求返還財產,應追繳雙方已付給對方或約定付給對方而尚未給對方的財產,予以沒收上繳國庫;或根據有關法規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應如何行使合同無效請求權?
對于合同無效請求權的行使,《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6條規定:“宣告合同無效的聲明,必須向另一方當事人發出通知,方始有效。”似乎也認為合同無效的權利與解除權一樣為一種形成權,只要單方面作出即可。
但我國的《合同法》并沒有明確的相關規定。
根據合同法理論及《合同法》中對合同效力的相關規定來看,在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作出合同無效的認定之前,該合同應該是有效的。因此只有當當事人一方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提出認定合同無效的請求或主張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才能確認合同無效。
只要是不存在損害國家、集體或社會公共利益,都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愿,對于某些不符合法定形式而又已履行或正在履行的合同,并無必要去宣告其無效。
但如果合同損害了國家、集體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由于缺乏合同無效的請求權主體,所以允許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主動認定其無效。這并不是說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對任何合同都可以主動干預其效力,而是由于請求權主體缺位而造成的。
希望這些內容能夠給您帶來幫助。當事人簽訂的合同如果最終被確認為無效,將會產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甚至可能會給合同當事人造成損失。因此,為了避免合同最終會被確認無效,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謹慎。在合同被確認無效時要及時采取措施,以減少可能會給自己造成的損失。在此過程中,如果您有遇到難題,不妨咨詢合同糾紛方面的專家律師尋求解決。
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包括哪些
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還有法律責任嗎?
哪些行為造成合同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入股農民能占多少
2021-01-26傷害罪法庭怎么判
2020-11-07自有房屋出租屬于許可經營范圍嗎
2020-12-17身份信息被盜用能報警處理嗎
2021-02-15公司驗資金要多久
2020-12-12民事糾紛房產拍賣償還順序
2020-12-30再婚老人遺產糾紛相關內容
2020-11-20法律如何判定扶養關系
2021-01-22醫療糾紛二審多長時間
2021-03-15保管合同沒約定生效期限
2021-02-22申請強制執行如何銷案
2021-01-16在商場受傷了十級傷殘怎么辦
2021-02-08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試用期要離職領導不批怎么辦
2021-02-17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什么是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