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合同生效的條款是怎么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的時間合同成立。”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時生效。”合同生效需要滿足的基本條件是: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二、簽合同的原則有哪些?
(1)平等原則
(2)自愿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愿原則是貫徹合同活動的全過程的,包括:
第一,訂不訂立合同自愿,當事人依自己意愿自主決定是否簽訂合同;
第二,與誰訂合同自愿,在簽訂合同時,有權選擇對方當事人;
第三,合同內容由當事人在不違法的情況下自愿約定;
第四,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協議變更有關內容;
第五,雙方也可以協議解除合同;第六,可以約定違約責任,在發生爭議時,當事人可以自愿選擇解決爭議的方式。
總之,只要不違背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的規定,合同當事人有權自愿決定。
(3)公平原則
平原則要求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要公平合理,要大體上平衡,強調一方給付與對方給付之間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負擔和風險的合理分配。具體包括:
第一,在訂立合同時,要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得濫用權利,不得欺詐,不得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第二,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風險的合理分配;
第三,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違約責任。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終止后的全過程中,都要誠實,講信用,相互協作。誠實信用原則具體包括:
第一,在訂立合同時,不得有欺詐或其他違背誠實信用的行為;
第二,在履行合同義務時,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及時通知、協助、提供必要的條件、防止損失擴大、保密等義務;
第三,合同終止后,當事人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5)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社會生活中合同的性質跟內容非常的多,就比如跟銀行簽的貸款合同,貸款合同正式生效的時間并不是合同簽字或蓋章以后,應該是銀行把錢借給當事人之后才正式生效,而類似于股權轉讓合同,就是簽字或蓋章后就生效了。
動產質押合同生效要件有哪些?
倉儲合同的生效時間是多久
合同未生效有違約責任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的全面深化改革有何意義
2021-02-19公款賬戶可以轉到個人賬戶嗎
2021-03-12合同債權質押的法律效力應包括什么內容
2021-03-19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兒童游泳館溺水責任在誰
2021-01-17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是否等于勞動關系解除
2020-12-23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購買年金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3-2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掛車僅買商業三者險如何理賠
2020-12-05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土地轉讓需要繳納的稅費有哪些
2021-02-18農村征地拆遷款都包括哪幾項,補償屬于誰
2021-01-06以拆除違章建筑來拆遷怎么辦
2020-12-09對拆遷補償不滿意怎么辦
2021-03-14房產證土地證的名字是我,房子是老房父母造的拆遷后房子我兄有份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