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之間的個人債務都有哪些
下列債務可以認定為個人債務:
(1)夫妻一方的婚前債務。如夫妻一方為購置房屋等財產負擔的債務,該房屋沒有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應當認定為個人債務。
(2)夫妻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沒有扶養義務人所負債務。
(3)夫妻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生產或者投資經營活動所負債務,且其收入確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4)遺囑或贈與合同或者協議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為一方個人財產,附隨這份遺囑或贈與臺同而來的債務也應由接受遺囑或贈與的一方單獨承擔,他方無清償責任。
(5)夫妻雙方依法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約定由一方負擔的債務,夫妻雙方將本屬于共同債務,約定有一方負擔的可以視為夫妻個人債務,但是這種約定不能當然的及與債權人,對債權人沒有對抗效力,除非債權人事先知道或者事后追認該約定。
(6)夫妻一方因個人不合理的開支,如賭博、吸毒、酗酒所負債務。
(7)其也依法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包括夫妻一方實施違法犯罪行為、侵權行為所負的債務。
二、哪些債務推定為夫妻個人債務
應推定為夫妻個人債務的情形:
1、以夫或妻一方之特殊技能或專門服務及特定個人人格魅力作為標的的承攬、代理和勞務合同等產生的債務,應推定為夫或妻一方的個人債務。
此類合同的法律性質決定其標的的特定性,而且是自然人作為特殊主體時以其特有的技術性或非技術服務作為舉債的對象。如演員的表演合同、服裝加工制作合同、技術服務合同、個人演講服務合同、委托合同等。由于該類合同以個人的不可替代的特殊服務為舉債目的,故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2、一方所舉之債不要求按權利義務一致原則進行兌價或兌價顯示公平時舉債一方又不行使撤銷權的,應推定為舉債人一方的個人債務。
如以夫或妻個人名義實施的無償捐贈、無償或顯示公平出借款物、無償為他人保管或顯示公平提供保管產生的付出財產、資金、精力、時間等卻沒有回報或不等值回報的合同行為產生的債務,若以夫妻共同債務對待,則明顯對另一方顯示公平。同時,其舉債的目的也不能體現為了追求夫妻共同生活幸福的法律特征。
3、夫或妻一方因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利所產生的債務。
因其性質和法律特征的特殊性、專屬性,故不需夫妻約定由侵權人個人履行,也應推定為其個人債務。
4、夫或妻一方在婚前,婚后因遺囑或贍養遣贈協議而單獨繼承遺產和債務的,該債務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即使繼承后在夫妻關系存續期內就履行該債務的期限、方式、數額等進行重新協議而變成新的債務,該債務亦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5、夫或妻一方以個人名義無償為他人保證而產生的債務,亦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有人認為雖然無償保證不獲直接利益,但有可能因政治權利等經濟利益以外的好處而提供無償保證,等于為了夫妻共同生活的目的。本人認為,該無償保證沒有夫妻共同意思表示,且帶來的非經濟利益并不直接和配偶共同享有,故應推定其為個人非直接物質利益的個人負債行為較妥。
6、夫或妻一方因違犯刑事法律、行政法規或違背社會公德而依法承擔或自愿承擔的金錢支付義務,或由該義務延續、變更、更新而形成的債務,應推定為個人債務。
如參與賭博欠賭資而所設定的債務、因嫖娼被罰款設定的債務等。雖然有的違法目的是為了謀財,但其違法犯罪行為并未和配偶有共同的思想意圖,其非法謀財的動機事先未得到配偶同意,且屬無效民事行為,故該賠償或支付責任無論設定成何種形式的債務,都應認定為個人債務。
夫妻個人債務包括的范圍也是比較廣泛的,總結一下一般沒有建立婚姻關系的債務,多數屬于夫妻個人債務;婚姻關系期間,沒有用于共同生活的債務,往往也是按照個人債務對待處理。但如果有證據證明卻是用于共同生活或者存在其他特殊情況,如需要支付孩子撫養費、老人贍養費等等,那么就不能認定夫妻個人債務。
什么是夫妻個人債務?
夫妻個人債務范圍如何認定
丈夫欠債妻子要還嗎,夫妻個人債務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凈身出戶只要孩子可以嗎
2021-03-12無效婚姻會有記錄嗎
2021-01-30專利被駁回復審的官費是多少錢
2021-02-03侵犯商標權18萬會怎么判
2021-03-19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的區別
2021-03-04離婚后一方過度糾纏一方怎么辦
2021-01-24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申請執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繼承人滿足何種條件才能參與繼承
2021-01-13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投保人壽保險后輕易退保會有什么后果
2021-01-29人身保險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0-12-25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保險如何避免巨災風險
2020-12-18車子劃痕沒拍照保險公司給修嗎
2021-03-06公眾責任險條款
2020-12-24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