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的擔保方式主要有哪幾種
擔保法規定的擔保方式為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
(1)保證:
是指第三人(保證人)與債權人(被保證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第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的一種保證方式。
(2)抵押:
就是債務人或第三人不轉移法律規定的可做抵押的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就抵押物賣得價金優先受償。
(3)定金:
是指為確保合同履行,一方向對方支付一定的貨幣的保證方式。當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無權請求返還定金;當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4)留置:
是指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由于對方不履行合同義務,對已經占有的對方財產采取的扣留處置的一種保證方式。扣留期限屆滿,對方當事人仍不履行合同義務時,留置人有權依法變賣扣留的財產,并從價款中優先得到清償。
(5)質押:
就是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就該動產賣得價金優先受償。
相關知識:債的擔保的效力
債的擔保的效力是指擔保依法成立所具有的對當事人的法律約束力。主要體現為:當擔保一經成立,即在擔保人和主債當事人之間產生相應的權利和義務。
1、擔保當事人的權利
擔保當事人的權利主要包括:請求權、抗辯權、追償權、免責權、占有權、支配權、優先受償權、轉質權、使用收益權等。
2、擔保當事人的義務
(1)、債權人的義務。就債權人來說,應承擔的主要義務:一是及時督促主債務人履行義務;二是要妥善保管或返還擔保物或有關權利證書的義務。
(2)、擔保人的義務。就擔保人來說,應承擔的義務主要是:在債務人沒有履行債務時代為清償債務的義務;及時轉移擔保物或有關權利證書給債權人的義務。
綜上可知,債的擔保有五種方式,即質押、抵押、留置和保證、定金。盡管這五種方式不同,但是它們的法律效力是相似的,都是為了擔保債權得以實現。如果您的情況較為復雜,需要進行詳細的咨詢,律霸網將為您提供周全的律師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26個人貸款的年齡限制是多少
2020-11-13犯罪過追訴時效了怎么給黨紀處分
2021-01-10合同不見了可以仲裁嗎
2020-11-13擔保法是如何規定保證人追償權的
2020-11-28訂婚了退婚怎么退
2021-03-14環境污染造成損害該如何承擔責任
2021-01-22集資房和棚戶改造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21變更勞動合同時可以要求漲工資嗎
2020-11-19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小產權房的物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021-02-13唯一住房被認定為危房有補貼嗎
2020-11-29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代替繳納社保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1-03-25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