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六章。
第十六條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三)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
第十七條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2、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發布《關于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職業的法院領導干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實行任職回避的規定(試行)》。
第一條人民法院領導干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職法院轄區內從事律師職業的,應當實行任職回避。
本規定所稱法院領導干部,是指各級人民法院的領導班子成員及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本規定所稱審判、執行崗位法官,是指各級人民法院未擔任院級領導職務的審判委員會委員以及在立案、審判、執行、審判監督、國家賠償等部門從事審判、執行工作的法官和執行員。
本規定所稱從事律師職業,是指開辦律師事務所、以律師身份為案件當事人提供訴訟代理或者其他有償法律服務。
實際運用
在許多案件當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就有違背此規定的,可以依法提出回避的申請。
審判回避制度
回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圍內的人員,如果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關系;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回避方式有兩種自行回避與申請回避。陪審員屬于審判人員,陪審員的回避由法院院長決定。
刑訴中:第30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民訴:第47條: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回避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審判人員自行回避,即負責案件的審判人員,認為自己具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而主動提出回避,另一種是當事人申請回避,即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的,用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申請他們退出該案的審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顧問的工資福利
2020-11-29知識產權專利證書幾年到期
2021-02-07假火化證明如何處罰
2021-02-19剝奪政治權利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2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公司房產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1-20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2020-11-11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什么是職業病,哪些職業容易患職業病
2021-03-07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人身保險投保方擁有怎樣的權利
2021-01-28一起保險合同糾紛的評析
2020-11-10保險合同有哪些類別
2021-02-26什么是保全
2021-03-03買的二手房拆遷有補貼嗎
2021-01-17什么是房屋拆遷管理費,房屋拆遷管理費的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