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國回避制度的重要性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
在我國,無論是法學界還是實務界,回避制度都未能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實際上,回避制度是保障程序公正和司法正義的重要措施,而司法公正是現代訴訟民主與司法文明的集中體現,因為“訴訟制度或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礎在于它的公正性”。[1]公正在訴訟領域的意義始終帶有根本性,它是法院存續所必不可少的“司法程序的心臟”。“如果說法院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那么法官就是這最后一道防線的守門人”,而“正義不僅要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能看得見的方式實現”[2],所以,確保法官公正,對于促進訴訟公正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離開了微觀和局部的公正,就沒有訴訟程序整體上的公正”[3]而鑒于法官具有雙重人格身份,一方面代表國家行使司法權,對案件進行裁判;另一方面,又作為個人參與廣泛的社會關系,與社會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人類乃血性動物,難免有感情作用,故法律特設回避之制度,使法院職員如有某種情形,不得執行職務,以期審判之公平。”[4]“實行回避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客觀公正地處理案件,防止先入為主和徇私舞弊。”[5]因此,回避是確保訴訟公正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制度。
同時,回避制度的設立也與現代“三方組合”的訴訟構造相關,這種構造的實質即在于強調法院居中的公正地位,也就是說,第三方不但在情感上要與沖突各方沒有對抗,而且也不應受沖突者的利益關系的制約和影響,因此,第三方必須是中立的、公正的、排除偏見的,這從心理學上考察,無疑也是正確的。所以,如何克服當前回避制度中的問題,充分發揮回避制度的作用,也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
其次、我國關于回避對象的規定有待進一步落實。
所謂回避對象,是指適用回避的人員范圍。縱觀世界各國,回避對象主要包括法官、陪審員、書記員和翻譯人員等。我國三大訴訟法中,關于回避對象的規定較為廣泛,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以及刑事訴訟中的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遇有法定情形,應當回避,但在司法實踐中產生了以下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費追訴時效怎么算
2021-01-17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戶有損失怎么辦
2021-01-14出租車乘客受傷由誰賠
2020-11-26注冊公司需要提供的資料及步驟有哪些
2021-01-05互聯網金融涉及哪些法律問題
2021-02-10抵押權是擔保權嗎
2020-12-21國有控股企業能破產嗎
2020-11-15關于消費者權益的20個法律知識
2020-12-28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撞到人受傷逃逸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1-26有經濟適用房可以接受贈予房產嗎
2021-02-07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如何撤銷錯誤的終結裁定
2021-02-27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1-17空運保險的險種有哪些
2020-12-25互聯網保險渠道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