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位權訴訟的管轄
由于我國以前并沒有代位權制度,故民事訴訟法沒有對代位權的實施作程序方面的規定。《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對代位權訴訟的管轄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73條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該管轄的性質、與協議管轄、仲裁管轄的關系、涉外代位權訴訟的管轄問題,均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一、《合同法解釋(一)》對代位權訴訟管轄規定的性質
《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規定的管轄是一般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還是專屬地域管轄?根據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地域管轄有一般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專屬地域管轄之分。一般地域管轄以當事人的住所地與法院的隸屬關系來確定管轄,原則上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特殊地域管轄以被告住所地、訴訟標的所在地或法律事實的發生地等為標準確定管轄法院;專屬管轄由法律規定的特定法院對特定類型的案件行使管轄,這種管轄具有排他性。在確定具體案件的管轄時,應當優先適用專屬管轄的規定,其次是特殊地域管轄,最后是一般的地域管轄。《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規定的管轄屬于何種性質的地域管轄,對確定代位權訴訟案件的管轄法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認為,考慮到代位權訴訟的特殊性,應當將《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規定的管轄理解為特殊地域管轄。理由:
首先,代位權訴訟與其他類型訴訟的最大區別在于訴訟的代位性,針對這一特點,有必要將代位權訴訟的管轄確定為特殊的地域管轄,以便于雙方當事人的訴權的行使和法院對代位權的審理與裁判。如果將該管轄理解為一般的管轄,那么對于為數眾多的代位權訴訟,均需要根據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爭議的實體法律關系的性質來確定管轄,亦即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針對具體案件的不同所確定的各種特殊地域管轄來處理,而民事訴訟法對很多案件都規定了多個法院供當事人選擇。另外,如果要適用這些規定,首先要查明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實體法律關系性質,這樣無疑使得代位權訴訟的管轄問題復雜化,不利于債權人行使代位權。
其次,《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雖然與《民事訴訟法》第22條關于一般地域管轄的規定相同,但前者是針對特殊類型的民事案件,而后者是針對一般的民事案件而言。因此,雖然在表述上相同,即都規定“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但應當認為,前者與后者是并不相同的特殊地域管轄。
再次,不能將《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的規定理解為專屬管轄。從管轄理論上來說,某類民事案件是否專屬管轄,應以法律的明文規定為準,否則,不得認為其為專屬管轄。我國民事訴訟法僅規定了四類案件屬于專屬管轄,《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也未明文規定該條關于管轄的規定為專屬管轄,因此,該條關于管轄的規定并不屬于專屬管轄。因此,如果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屬于次債務人住所地之外的法院專屬管轄時,債權人對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應該由有專屬管轄權的法院進行管轄,不應一律由次債務人住所地法院管轄。
二、債權人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管轄問題
如前所述,《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關于管轄的規定屬于特殊的地域管轄,債權人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屬于涉外民事訴訟。對于涉外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專門規定了涉外民事訴訟程序,該規定相對民事訴訟法的其他篇章而言是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的關系,應該優先適用,只有在該篇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才適用民事訴訟法其他篇章的規定。代位權糾紛屬于財產權益方面的糾紛,應該依照民事訴訟法第243條之規定,確定管轄法院。這意味著代位權訴訟可以由合同釣簽訂地或履行地、訴訟標釣物所在地、可供扣押的助產所在地、被告代表機構所在地鈉人民法院管轄。《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關于代位權訴訟管轄的規定,應該視為代位權訴訟管轄的一般性規定,不適用于涉外代位權訴訟,否則,債權人只能向國外的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這明顯不合理,既不利于債權人行使其權利,也不利于保護國內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違背了我國民訴法關于涉外案件管轄的基本原則。故涉外代位權訴訟只能依照《民事訴訟法》第243條的規定確定管轄法院。
三、仲裁協議與代位權訴訟的關系
根據合同法第73條規定,代位權只能通過訴訟的方式行使,不能通過仲裁的方式行使。因此,存在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仲裁協議能否排除代位權的行使問題,對此,合同法與《合同法法解釋(一)》作出規定。
在代位權訴訟實踐中,涉及的仲裁有兩種情況,一是債務人與次債務人在債權人行使代位權之前訂立了有效的仲裁協議,二是在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后,債務人與次債務人簽訂仲裁協議。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后,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所達成的仲裁協議只對債務人與次債務人有約束力,即對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尚未由債權人行使代位權部分的債權債務關系具有約束力,而不影響債權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因為該仲裁協議不具有溯及力,不能約束已經發生的訴訟行為。對這一點在實踐中沒有爭議。但對于在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以前所達成的仲裁協議,能否限制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在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以前存在有效仲裁條款的,債權人不能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主要理由是:①代位權訴訟是債權人行使債務人的訴權,訴訟權的行使應該受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有關糾紛解決方式的限制。債權人代位行使債務人的權利不能超載于債務人的權利。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有仲裁條款約定的,實際上排斥了法院的管轄。我國合同法規定代位權只能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行使,不能向仲裁機構提出,因此,債權人應該不能行使代位權。②允許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違背了當事人民事行為的意思自治原則。約定仲裁條款,為當事人的在程序法上的權利,屬于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疇,允許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等于否定了當事人約定的仲裁條款的效力,干預了當事人行使民事權利。③允許債權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容易被債務人利用作為逃避仲裁管轄的手段。另一種觀點認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仲裁條款,只對債務人與次債務人有約束力,不影響債權人行使代位權。
我們初步傾向于第二種觀點,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從代位權的性質看。代位權是債權的法定權能,是法律賦予債權人對次債務人的請求權,屬于法定權利,源自法律的直接規定,并非源自當事人的約定。代位權當事人不能通過約定的方式排除其適用,其行使當然不應受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約定的約束。
其次,從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關系分析,仲裁的約定不應影響當事人行使代位權。當事人約定的仲裁條款為程序法的內容,程序法的目的為保障實體法權利的實現,程序法不應對實體法律的權利進行限制。代位權屬于實體法上的權利,由于我國合同法規定代位權只能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方式行使,并沒有規定可以通過仲裁方式行使,因此,如果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受仲裁條款的限制,那債權人將無法行使代位權,從而剝奪了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權利,不符合程序法與實體法關系處理原則。
第三,從仲裁協議的效力看,仲裁協議是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解決爭議的方式的合同,原則上只對合同當事人有約束力,不具有對外效力,不能約束合同之外的其他當事人。債權人根據法律規定行使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權利,因其并非仲裁協議的當事人,不應受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仲裁協議的約束。
第四、仲裁條款是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解決糾紛的約定。在次債務人逾期履行債務時,債務人與次債務人均未向仲裁機構提起仲裁,應該視為主債務人與次債務人已經放棄了仲裁條款的約定。
第五,代位權訴訟的提起,是由于債務人怠于行使債權,次債務人又沒有主動履行債務引起,債務人與次債務人均有過錯,在此情況下,應該優先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允許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否則對債權人不公平。
第六、依照《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的規定,代位權訴訟由被告(即次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在一般情況下,這種管轄不會給次債務人造成不便。
權人依照合同法第73條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從代位權的性質看。代位權是債權的法定權能,是法律賦予債權人對次債務人的請求權,屬于法定權利。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的原則有哪些
2020-11-28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1-01-19行政案件回避的適用是怎樣的
2021-03-17行政訴訟中不適用調解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7出版單位應如何避免侵權
2021-01-10合同預期違約的法律后果
2021-02-13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可以將贈與房產要回嗎
2021-02-14舉行婚禮沒有結婚手續怎么辦
2021-02-03侵權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1-01-12南京辦理勞動關系轉移的備案新政是怎樣的
2021-02-09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人壽保險的辦理和理賠途徑是什么
2020-12-30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罰款額度是多少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