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是指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出現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情形,依法退出訴訟的一種制度。回避制度是現代訴訟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對于保證審判權的正確行使,確保司法公正,消除當事人的疑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接下來就跟律霸網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的法律常識吧,希望小編能夠幫助到您。
回避制度在法律中是如何定義的
1、回避的主體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回避適用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包括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人民陪審員,書記員,和執行員。
2、回避事由
審判人員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之間具有特定身份關系、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具有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其他關系,是引起審判人員回避的原因。
審判人員只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均可申請回避:
(1)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
(2)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3)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托人報銷費用的;
(4)接受當事人及其受托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索取、接受當事人及其受托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5)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
(6)是本案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近親屬關系的;
(7)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8)擔任過本案的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
(9)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關系的;
(10)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
3、回避的方式及決定權
回避分為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自行回避是指審判人員等根據法律規定,認為其與本案之間具有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關系,主動提出退出該案訴訟的制度。申請回避是指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等具有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情形,有權向法院申請其退出訴訟的制度。
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在執行回避制度時,既要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消除其合理懷疑,保證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又要避免和制裁惡意申請回避的行為,確保訴訟的順利進行,進一步提高訴訟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定義是什么,商品房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2-21怎么確定選票是否有效
2021-01-31打官司怎樣請律師,委托律師打官司注意事項
2020-12-29沒領結婚證彩禮可以返還嗎
2021-03-04人身損害中的醫療費該如何認定
2020-11-12公司房產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單位的資金可以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嗎
2021-02-15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裁員時哪些員工不能裁
2020-11-24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交通肇事罪保險賠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0-12-22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