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應當提出回避申請而未提出該如何處理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如果檢察人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應當自行回避”;
根據這一法定原則,《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二十條進一步明確規定,檢察人員在受理舉報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有前述情形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沒有自行提出回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本規則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決定其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對于應當回避而沒有回避的現象和人員,2000年7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65次會議通過的《檢察人員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暫行辦法》第十六條規定:要“視情節予以批評教育、組織調整或者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更大的問題還在于,根據法律和最高檢的規定,回避的情形分為三種:主動申請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上級領導和機關要求回避,其中,辦案機關和人員的主動回避被法律置于第一位,也就是說,法律是將這一點作為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的義務來強調規范,意圖約束司法機關自避嫌疑,以確保程序公正。
二、應當回避的情形
司法人員因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有某種特殊關系而不得辦理該案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發生偏見,以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以及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自行回避:
①是本案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
②本人或本人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③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代理人。
④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未自行回避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申請他們回避。司法人員未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未申請回避時,司法機關有權決定其回避。
偵查人員在回避的決定作出前,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當事人在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均可申請回避,如回避的申請被駁回,可申請復議一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回避也有專門規定。關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自行回避和當事人申請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本相同。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緊急措施除外。法院應在回避申請提出的3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法院應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租賃協議注意事項
2021-03-21什么是假釋?假釋的條件是什么?假釋的考驗期多長
2021-02-26個人注冊商標的流程及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1-01-06借錢不還起訴后能拿到錢嗎
2020-11-30離婚后一方過度糾纏一方怎么辦
2021-01-24遭受家庭暴力 應學會理性自救
2020-12-19仲裁員在仲裁過程中應該做什么
2021-03-10執行立案說明已經在執行了嗎
2021-01-18房產私人抵押公證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7預售房屋抵押登記程序
2020-12-26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生效嗎
2020-11-24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業主不交物業費被起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1-27飛機延誤在哪拿賠償
2020-12-13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23保險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備哪些
2021-01-30保險合同代理代理方需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18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被保險人先行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9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