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申請回避權濫用怎么應對
當事人申請回避權,是我國《民事訴訟法》四十六條規定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當事人行使該項權利時,必須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但在審判實踐中,筆者發現,當事人濫用該項權利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申請審判人員回避時更為嚴重,這種現象應引起重視。
當事人申請回避時,申請回避的對象,主要包括審判人員、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司法鑒定人員、勘驗人員等,對審判人員申請回避時,除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外,還應嚴格依照2000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的規定進行。但實踐中,有些當事人為規避法律,達到拖延訴訟的目的,在法院確定合議庭或獨任審判員,通知其參加訴訟時,惡意濫用申請回避權。主要表現;一是故意編造對方當事人與該案審判人員有親戚、朋友、同學、老鄉、戰友等某種利害關系而申請回避;二是不向承辦法官或合議庭組成人員申請回避,而是,向人大、政法委、上級法院、院領導或有關信訪部門,寫反映材料,憑空編造審判人員與對方當事人有某種利害關系,要求上級有關部門或院領導查處,并申請回避;三是在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開庭傳票等法律文書后,不申請回避而是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四是無正當理由既不申請某個審判人員或審判庭回避,而是申請整個法院回避。
實踐中,為平息當事人對法院或法官的合理懷疑,減少當事人涉訴上訪,通常做法是,只要當事人有上述情形反映,既不審查其申請回避的理由是否正當,承辦人或合議庭便主動退出,不愿審理此案,有時院領導也出面做工作,讓承辦人主動回避,不是更換承辦人,就是更換合議庭,甚至,整個法院主動回避,申請上級法院指定管轄,這種做法,固然能消除一方當事人對法院的對立情緒,卻以損害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代價,不僅不利于平等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而且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因此,筆者建議,對當事人申請審判人員回避時,應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和最高法院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該回避的回避,凡不符合回避條件的,應予以駁回,以體現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交通事故后應該保存哪些訴訟證據
2020-12-31能否對共同犯罪行為定不同的罪名
2021-02-03醫療事故罪疏忽大意過失的特點有哪些
2020-12-26訴訟費是破產債權嗎
2021-02-28行政機關不聽取當事人的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2020-12-11男方外遇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19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事實婚姻如何認定
2020-12-02夫妻協議可以讓男方自愿放棄探視孩子嗎
2020-11-09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未盡贍養義務能分得遺產嗎?
2021-03-15不服仲裁裁決當事人是否可以到法院申請撤銷
2020-12-05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