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刑事立案監督、完善立案監督體制是確保嚴格執法、準確執法、公平執法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因此,完善刑事立案監督的有效機制、拓寬刑事立案監督知情渠道以強化立案監督的效力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由于我國現行的法律對法律監督規定的較為原則和滯后,導致有些法律規定在現實中難以操作,特別是刑事立案監督方面常常是處于被動監督和監督效果不盡人意的狀況,因此必須在刑事訴訟法修改中完善立案監督的有關規定。
■拓寬檢察機關刑事立案監督的知情渠道
現行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立案監督權,主要的監督手段是,發現公安機關應該立案而沒有立案的,通知公安機關立案,至于對實踐中經常發生的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不予立案或者立案后消極查處即消極立案的情況應如何處理,法律并沒有規定進一步的監督措施。法律并沒有賦予檢察機關對刑事發案、受案情況的審查權,對偵查機關立案情況無法知悉和掌握,這就使檢察機關無從知曉究竟有多少該立案而不立案和立案后撤銷的情況,更難以作出有無違法的判斷。法律規定的檢察機關的立案監督僅限于通知偵查機關立案,如果監督立案后出現消極偵查或久偵不結的現象,檢察機關既無權對案件進行調查,也無權要求偵查機關更換辦案人員或者對責任人提出處理建議,影響監督的效果。在糾正違法方面,檢察機關主要是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但并不必然啟動有關機關的糾錯程序,如果被監督機關既不提出異議,也不執行,檢察機關的監督效力就無從實現。
對偵查機關不應當立案而立案也即是積極立案問題,即便是進行監督也是事后監督,一般是案件按程序到檢察機關后經審查才能發現,或者當事人到檢察機關上訪才知道,如果偵查機關立案后把案件掛起來,檢察機關就一無所知,更無從監督。公安機關積極立案行為中存在著大量違法現象,特別是報復陷害,徇私枉法,非法插手民事、經濟糾紛等,從某種意義上說,積極立案行為比起消極立案行為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更容易引起民憤,導致法律的威信喪失,也是對人權的侵犯。
由于立法缺陷,使刑事立案監督缺乏應有的剛性和實效,又加之刑事立案監督的信息渠道不暢,嚴重制約了刑事立案監督工作的全面推進和縱深開展。因此,在修改完善刑事訴訟法立案監督規定時,應當將偵查機關對刑事案件決定立案與不立案的決定書立即送達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部門審查,至遲不得超過三日,以接受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同時有必要規定對于公安機關不立案的案件檢察機關可以直接立案,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應同時規定地市級以下的檢察院行使這項權力時應報省級檢察院批準,但案件范圍則不宜限制。這樣才能保證檢察機關立案監督的職責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得以實現和充分發揮,以體現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徹底改變檢察機關立案監督的被動局面和監督滯后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檢察院可以對辦案期限合法性進行監督嗎
2020-11-26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嗎
2020-12-13專利代理人可以掛靠嗎
2021-01-02商標侵權如何處罰,處罰方式有哪些
2021-01-26商評委如何認定域外證據
2020-12-21代理交通事故律師業務范圍
2021-02-14交通事故類網友問答
2021-02-20交通事故未出傷殘鑒定能否起訴
2021-01-04法定監護與委托監護的關系如何
2021-01-13宣告失蹤的鄉村醫生會被收回證書嗎
2021-03-01交通事故造成損害醫療費怎么計算
2020-12-19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享有哪些監督檢查職權
2021-02-25信用卡逾期還款后果
2020-11-19顧客在商場因地面有水而摔倒受傷,商場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21有的單位在勞動合同中規定女職工結婚、生育就要離職等內容,這樣做屬于違法嗎
2020-12-20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保險投保人指的是什么
2020-11-16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人身保險合同代簽效力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