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刑事立案監督、完善立案監督體制是確保嚴格執法、準確執法、公平執法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因此,完善刑事立案監督的有效機制、拓寬刑事立案監督知情渠道以強化立案監督的效力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由于我國現行的法律對法律監督規定的較為原則和滯后,導致有些法律規定在現實中難以操作,特別是刑事立案監督方面常常是處于被動監督和監督效果不盡人意的狀況,因此必須在刑事訴訟法修改中完善立案監督的有關規定。
■拓寬檢察機關刑事立案監督的知情渠道
現行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立案監督權,主要的監督手段是,發現公安機關應該立案而沒有立案的,通知公安機關立案,至于對實踐中經常發生的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不予立案或者立案后消極查處即消極立案的情況應如何處理,法律并沒有規定進一步的監督措施。法律并沒有賦予檢察機關對刑事發案、受案情況的審查權,對偵查機關立案情況無法知悉和掌握,這就使檢察機關無從知曉究竟有多少該立案而不立案和立案后撤銷的情況,更難以作出有無違法的判斷。法律規定的檢察機關的立案監督僅限于通知偵查機關立案,如果監督立案后出現消極偵查或久偵不結的現象,檢察機關既無權對案件進行調查,也無權要求偵查機關更換辦案人員或者對責任人提出處理建議,影響監督的效果。在糾正違法方面,檢察機關主要是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但并不必然啟動有關機關的糾錯程序,如果被監督機關既不提出異議,也不執行,檢察機關的監督效力就無從實現。
對偵查機關不應當立案而立案也即是積極立案問題,即便是進行監督也是事后監督,一般是案件按程序到檢察機關后經審查才能發現,或者當事人到檢察機關上訪才知道,如果偵查機關立案后把案件掛起來,檢察機關就一無所知,更無從監督。公安機關積極立案行為中存在著大量違法現象,特別是報復陷害,徇私枉法,非法插手民事、經濟糾紛等,從某種意義上說,積極立案行為比起消極立案行為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更容易引起民憤,導致法律的威信喪失,也是對人權的侵犯。
由于立法缺陷,使刑事立案監督缺乏應有的剛性和實效,又加之刑事立案監督的信息渠道不暢,嚴重制約了刑事立案監督工作的全面推進和縱深開展。因此,在修改完善刑事訴訟法立案監督規定時,應當將偵查機關對刑事案件決定立案與不立案的決定書立即送達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部門審查,至遲不得超過三日,以接受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同時有必要規定對于公安機關不立案的案件檢察機關可以直接立案,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應同時規定地市級以下的檢察院行使這項權力時應報省級檢察院批準,但案件范圍則不宜限制。這樣才能保證檢察機關立案監督的職責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得以實現和充分發揮,以體現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徹底改變檢察機關立案監督的被動局面和監督滯后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未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2-02服刑人員在獄中被獄警欺辱怎樣維權
2020-12-07交通事故賠償技巧有哪些
2021-03-23非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贈予嗎
2021-02-21遺產繼承沒有第一第二繼承人如何繼承
2021-01-09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高級管理人員怎么簽合同
2021-03-04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壽險理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1-22公司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相關事宜
2020-11-29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的內容
2021-02-06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車禍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0-12-23投保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0-11-23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四條是怎樣的
2020-12-26怎樣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24農村機動地最長承包期限是多久
2020-11-22農村機動地有什么用途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