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用途要正當,借貸關系要合法
《民法通則》第90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公平、自愿、合法是民法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任何民事活動都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對于他人提出的借款要求,出借人務必首先考慮對方的信用程度和償還能力,同時,要問明對方的借款用途,決定當借不當借。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賭博、走私、詐騙、買賣毒品或販賣槍支等非法活動而仍借款的,則屬于違法借貸,其借貸關系不受法律保護。出借人不但得不到債權,而且還要依據有關法律予以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甚至追究其刑事責任。此外,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必須是出于自愿,根據法律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愿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
訂立書面協議,注意妥善保存
在現實生活中,民間借貸大多數發生在親戚朋友之間,由于這些人平時關系比較密切,出于信任或者礙于情面,民間借貸關系往往是以口頭協議的形式訂立,無任何書面證據。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一方予以否認,對方就會因為拿不出證據而陷入“空口無憑”的境地,即使訴至法院,出借人也會因無法舉證而敗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查借貸案件時,應要求原告提供書面證據;無書面證據的,應提供必要的事實證據。對于不具備上述條件的起訴,裁定不予受理。由此可見,出、借雙方訂立書面協議是大有必要的。
出、借雙方訂立書面協議時,協議上應寫有: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姓名(以戶口本或者居民身份證為準);借款用途;借款金額(大小寫一致);幣種(人民幣還是外幣);借款時間和還款時間(標明某年某月某日);還款方式和違約責任等內容。如果是有利息的借款,協議上必須寫清利率。為了保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出借人必須注意妥善保存書面協議等證據,以便日后發生糾紛時有所憑據
提前還款要說清,支付利息 要約定,利率高低要有度
在借款合同中,人們都知道借款人不還款是違約行為,實際上,借款人提前還款也構成違約。《合同法》第208條規定:“借款人提前償還借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期間計算利息。”這一規定使借款人的提前還款行為有了法律依據。但是,借款人提前還款以及利息的計算問題需要雙方在簽訂協議時就說清楚。此外,《合同法》第211條第1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付利息。”這一規定自然對出借人不利,也容易使出借雙方產生矛盾。因此,民間借貸對是否支付利息、利率具體多少等問題都必須清楚地寫在協議中。
借款利息不得在本金中扣除
借款的數額和利息是借款合同需要規定的主要內容,當事人在訂立借款合同時一般要對借款數額和利息的多少及支付期限作出明確的約定。一般來說,借款利息是在借款期限屆滿時或者合同履行期間按照約定分批償付給貸款人。但是,現實中有的貸款人為了確保利息的收回,在提供借款時就將利息從本金中扣除,造成借款人借到的本金實質上為扣除利息后的數額。比如,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500萬元,到期應當向貸款人支付的利息為15萬元,貸款人在提供借款時就直接將利息扣除,僅向借款人支付485萬元借款。這種做法一方面使貸款人的利息提前收回,減少了借款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卻損害了借款人的合法利益,使借款人實際上得到的借款少于合同約定的借款數額,影響其資金的正常使用,加重了借款人的負擔,容易引起借貸雙方當事人的糾紛。為了解決借款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防止貸款人利用優勢地位訂立不公平的借款合同,《合同法》第200條明確規定,貸款人在提供借款時不得預先將利息從本金中扣除。如果貸款人違反法律規定,仍在提供借款時將利息從本金中扣除的,那么,借款人只需按照實際借款數額向貸款人支付利息就可以了。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借款人實際只得到了485萬元的借款,那么,其借款數額即為485萬元,借款人只需向貸款人返還485萬元的本金并支付按照485萬元本金計算的利息。
注意催要,及時起訴
有句俗話叫“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仍然存在著不講信用的人,他們有的到期不還,有的借整還零等等。因此,凡借出的款項已經超過雙方約定期限,但借款仍未歸還的,出借人就要考慮催要,提醒借款人,催告其在合理的期限內返還借款。
《合同法》第207條規定:“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如果借款期限已經滿,經出借人催要而仍未償還借款的,出借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出借人在起訴時要注意訴訟時效,《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如果超過二年的訴訟時效,人民法院就會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債權就失去了法律保護。為了防止超過訴訟時效,出借人可以在訴訟時效屆滿前讓借款人寫出還款計劃,從而使訴訟時效中斷。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新的訴訟時效就可以從中斷之日起重新計算,這樣,出借人不僅擁有了起訴權,而且可以繼續擁有勝訴權,從而有利于保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抵押貸款到期后怎么解除抵押
2021-01-05事業退休人員違法犯罪如何處罰
2021-01-25二審發回繼續審理還要交律師費嗎
2020-12-09三級甲等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0-11-17個人獨資股權贈與如何辦理
2021-03-09買賣婚姻女方單方離婚怎么離
2021-02-03剛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2-14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房產抵押程序
2020-12-26商標權許可轉讓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31學生在學校得了重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9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勞動合同糾紛被告是否要反訴
2020-12-13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如何進行人身保險理賠辦理
2021-02-20停車費施救費及車輛損失鑒定費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0-12-19人壽保險合同到期要怎樣繳費
2021-03-14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