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履行抗辯權有什么意義呢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依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屆期未履行義務或履行義務嚴重不符合約定條件時,相對方為保護自己的期限利益或為保證自己履行合同的條件而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
先履行抗辯權本質上是對違約的抗辯,在這個意義上,先履行抗辯權可以稱為違約救濟權。在理論中,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而無先履行抗辯權。創制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先履行抗辯權與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易與同時履行抗辯權相混淆。在論述同時履行抗辯權時,有的學者在嚴格意**理解同時履行。嚴格意義上的同時履行,是指合同沒有約定,法律也沒有規定哪一方當事人應先履行合同義務時,雙方當事人應當同時履行合同義務。多數學者在研究同時履行抗辯權時,所稱同時履行,除包括嚴格意義上的同時履行之外,還包括一方先履行,一方后履行,但履行期均已屆至的情況。對同時履行作擴一大解釋的基礎上產生的抗辯權,筆者稱為擴張意義上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在擴張的基礎上研究同時履行抗辯權,受有關立法例的影響。《德國民法典》第320條〔契約不履行的抗辯〕中規定:因雙務契約而負擔債務者,在他方未為對待給付之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但自己有先為給付的義務者,不在此限。
《日本民法典》第533條〔同時履行抗辯權〕規定:雙務契約當事人的一方,于相對人履行債務前,可以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但是,相對人的債務不在清償期時,不在此限。
從上述規定看,同時履行抗辯權實際上可產生于兩種情況:
其一,雙方當事人負同時履行義務,一方未為對待給付之前,另一方得拒絕履行自己的給付;
其二,一方有先為給付的義務而未為給付之前,另一方得拒絕履行自己的給付。這兩種情況都可以產生履行抗辯權,前者是最本質意義上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后者雖被學者納入同時履行抗辯權的研究范圍,但與同時履行抗辯的作用、適用規則、效果等已相去甚遠。囿于德、日兩國的規定研究同時履行抗辯權,對同時履行作擴張解釋,則偏離了同時履行的本質意義,且概念模糊,使人難以把握要領。筆者的基本思路是將第二種情況,即一方先履行、一方后履行的抗辯在先履行抗辯的題目下研究,將同時履行抗辯權與先履行抗辯權相區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縱容他人犯罪怎么處罰
2020-12-24反擔保抵押物怎樣進行財產保險
2020-12-03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航班取消改簽要加錢嗎
2020-12-25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樹倒塌后壓到汽車如何理賠
2021-03-18家財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以及如何計算賠償
2020-12-15什么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1-14影響我國農村集體所有制承包經營權土地流轉都有什么因素
2021-03-03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
2021-02-05國家土地轉讓
2021-01-19關于土地轉讓 房產所有權的問題
2020-12-01強制拆遷補償款能否執行
2021-01-12戶口遷入多長時間可獲拆遷補償
2021-03-08房屋拆遷的航拍圖到哪里可以查看
2021-02-03征地拆遷中,政府沒有進行聽證是違法的嗎
2021-02-15對房屋司法強制拆除需要什么流程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