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的抗辯權定義是什么,抗辯權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1.抗辯權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
2.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及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均未對抗辯權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只有我國的《擔保法》第二十條第二款對抗辯權做了明確的規定,它將抗辯權定義為:“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很顯然,這是從狹義的角度給抗辯權所下的定義。
本文將要討論的正是狹義上的抗辯權。狹義上的抗辯權即包括: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保證中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合同法中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和順序履行抗辯權。
債務人抗辯權的行使條件
債務人接到權利轉讓通知后,轉讓行為就生效,權利的受讓人成為新的債權人,享有和原債權人同樣的權利,債務人向新的債權人履行合同義務。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債務人接到權利轉讓通知后,可以行使抗辯權來保護自己的權利。
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由于債務人的抗辯權是其固有的一項權利,并不隨權利的轉讓而消滅,所以,在權利轉讓的情況下,債務人可以向做為受讓人的新債權人行使該權利。
受讓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債務人權利的行使。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包括:同時履行抗辯權、先訴抗辯權、合同撤銷的抗辯權、債權已履行完畢的抗辯權、債權無效的抗辯權、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等。
債務人可以行使這些抗辯權對抗債權人的請求權。權利讓與后,債務人還可能因某項事實產生新的抗辯權,比如,附解除條件的合同權利轉讓后,合同規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提出終止合同的抗辯。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知名的“網名”受保護嗎
2020-12-20法定贍養人
2021-02-19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試用期離職領導不批怎么辦
2020-12-26人壽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哪些,哪些人壽保險合同無效
2021-02-28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被保險人與第三人已履行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0-12-05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電子保單好不好呢
2021-02-08非機動車拒賠同等責任賠付如何處理
2021-02-12保險代理合同書
2020-12-04四荒土地轉包年限是多少年
2020-11-23如何判斷二手房是不是拆遷
2020-11-08營業房拆遷按照普通住宅補償合理嗎
2020-12-01“禁養”來襲,養殖場拆遷補償怎么算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