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審程序與第一審程序的區別
第一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自訴人提起自訴的案件進行初次審判時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作為兩個獨立的不同審級的審理程序,除了審級不同以外,第二審程序和第一審程序還有許多不同點:
(1)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5)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6)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7)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合同如何廢除
2021-03-16抵押合同能否約定清償順序
2020-12-30解除同居關系是否退彩禮錢
2021-03-10重婚生子可以上戶口嗎
2020-12-12股權轉讓工商怎么變更股東
2021-03-08固定資產屬于可變現資產嗎
2020-12-01家暴告誡書出臺 取證有新招
2021-02-24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證人翻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2020-11-29只有繼承公證書沒有過戶的房產能抵押嗎
2020-12-10已取得預售還可以做在建工程抵押嗎
2020-11-19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二手房過戶撤銷時間怎么規定
2020-11-30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它的保險金又是怎樣給付的
2021-02-03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