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雙橋區律師 蒼溪縣律師 淮陰區律師 赫章縣律師 滕州市律師 鹽都區律師 崇州市律師
近年來,高利貸這顆“毒瘤”在大學校園里肆意蔓延,讓不少缺乏理性消費觀的大學生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高利貸,其部分利息高達2000%以上,由于大學生經濟尚未獨立,還貸能力普遍較弱,在不堪高利貸的重壓下,跳樓自殺、被逼賣淫等悲劇時有耳聞,校園高利貸的危害簡直罄竹難書,荼毒時代的未來。故此,遏制校園高利貸的發生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律霸小編就來講解一下校園高利貸的法律知識吧。
一、校園高利貸的危害
1、校園高利貸的肆意傳播
不法分子將目標對準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從表面上看這種借貸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不法分子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2、校園貸款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高校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時就有惡習,那么父母提供的費用肯定不足以滿足其需求。因此,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并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惡習,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3、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會采用各種手段向學生討債。一些放貸人進行放貸時會要求提供一定價值的物品進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復印件,對學生個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可能會采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4、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貸”進行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的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二、校園高利貸的法律知識
高利貸在中國古代就存在,提到高利貸,人們往往將它與“負面”聯系在一起,認為高利貸就是違法的。
據了解,判斷是否屬于高利貸,通常是與銀行同期的貸款利率進行比較,認為利率高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4倍就屬于高利貸。按照最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這當中有兩個關鍵數字:24%、36%,這也就給民間借貸利率劃定了三個區域。借錢雙方約定的利率不超過24%時,是受法律保護的,這部分利息如果債權人起訴債務人償還,法律是支持的。
如果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36%,那么超過部分的利息是無效的,法院不支持債權人的這部分收益。而處在24%~36%之間的情況,若債務人已按30%付了利息,之后想把超過24%的部分要回來,法院同樣不予支持。民間高利貸行為的法律后果僅是超出的利息不予保護,并沒有規定對高利貸行為應追究刑事責任。那么,如果約定的利率超過36%,就可算高利貸,是不是意味著欠的錢不用還呢。當然不是!高利貸的借條也并不是完全不受法律保護。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如果借貸合同是合法有效的,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債務人要及時償還借款的本金。也就是說,本金部分必須是要償還的。
當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借貸關系不予保護。放高利貸的行為,會擾亂金融市場,但不構成犯罪。我國《刑法》規定的非法經營犯罪的具體行為方式,并不包括高利放貸行為。那么,行業監管機構有哪些規范呢?2016年5月,教育部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布置安排制定完善各項應對處置預案,對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存在安全風險隱患、未經學校批準在校園內宣傳推廣信貸業務的不良網絡借貸平臺和個人,第一時間報請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各銀監局、公安、網信、工信等部門依法處置。
綜上所述,想要不受校園高利貸的危害,首先就不要心存僥幸、心存貪念,天上不會掉餡餅。總之,只有筑牢法律制度防火墻,提高自己的法律觀念,提高行政司法執法執行力,才能避免高利貸、裸條貸等悲劇重演,還大學校園凈土,還互聯網金融安寧。以上就是法律律霸小編關于校園高利貸等問題的闡述啦!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具體的問題,請咨詢365律師哦。
土地租賃合同期限是多久
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的區別是什么
繼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損害賠償調解程序
2021-01-14公司未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2-02安置房簽了合同打官司有效嗎
2021-01-27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有哪些
2021-01-29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有哪些規定
2021-01-13最新發明專利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7擅自改變字號名稱如何處罰
2020-12-06不寫離婚協議能離婚嗎
2020-12-31只領結婚證后就離婚能要求男方賠償嗎
2020-12-21簡易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由誰確定
2020-11-21借款糾紛可否執行股權
2021-03-17過擔保期保證人負責嗎
2020-11-07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老人遺產女兒能分嗎
2021-02-12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如何認定虛假勞務派遣
2020-11-28公司裁員是否一定要給補償
2021-01-04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