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市南區律師 安圖縣律師 婺城區律師 四方臺區律師 利州區律師 海東律師 金閶區律師
生活中,不少人,尤其是居住在農村的人,彼此之間借款,都不喜歡寫正式的借款協議或者是打借條。那么,從法律的角度看,個人之間借貸是否要簽訂借款協議呢?有一紙協議在,相信當事人也要放心一些,下面律霸小編為你具體解答這個問題。
一、個人借貸是否要簽訂借款協議
在現實生活中,民間借貸大多數發生在親戚朋友之間,由于這些人平時關系比較密切,出于信任或者礙于情面,民間借貸關系往往是以口頭協議的形式訂立,無任何書面證據。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一方予以否認,對方就會因為拿不出證據而陷入“空口無憑”的境地,即使訴至法院,出借人也會因舉證不能而敗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四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查借貸案件時,應要求原告提供書面證據;無書面證據的,應提供必要的事實證據。對于不具備上述條件的起訴,裁定不予受理。由此可見,出、借方訂立書面協議是大有必要的。另外為了保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出借人必須注意妥善保存書面協議等證據,以便日后發生糾紛時有所依據。
二、發生借貸協議糾紛怎么辦
1、選擇恰當的解決糾紛的方式
當借款合同發生糾紛時,當事人雙方首先應及時協商解決。因為協商解決有利于維護雙方的感情,有利于以后繼續合作,而且協商解決簡便、迅速、耗費少、便于執行,因而是一種常用方法。
如果當事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管理機構申請調解、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利用訴訟方式解決糾紛時,法院一定要及時、正確地審理案件,解決糾紛,不要久拖不決,以減少雙方當事人的經濟損失,維護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的利益。
2、注意解決借款合同糾紛的期限
借款合同規定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應在一定時期內履行,當借款合同出現糾紛時,也應該及時解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解決借款合同的糾紛有一定期限限制。其期限適用《民法通則》關于一般訴訟時效的規定,即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兩年不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其權利。因此,合同當事人,特別是貸款人在借款合同發生糾紛后,要及時解決,不要超過時效限制,使自己喪失勝訴權,從而遭受經濟損失。
在實踐中,因為沒寫借款協議,而致使自己在借款糾紛中居于不利位置,甚至受到經濟損失的情況是常有。所以,如果您不想這種情況發生在您身上,您就要寫好借款協議。當然,從法律角度來講,并沒有強制規定個人借貸必須要簽訂借款協議,現實中也是可以簽訂借條。
民間借款欠條怎么寫才有效
借款糾紛中,借款證據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借款擔保期限是多久?過期了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周宗江律師,宜昌人,武漢大學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從2006年開始從事專職律師工作至今,宜昌市規范化建設示范所---湖北楚賢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副主任,國家注冊律師執業證號14205200710799916。 周宗江律師,具有豐富的執業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功底,頗具匠心,成功辦理了大量民、商、刑事訴訟案件和非訴法律事務,是一名值得信賴的好律師。 民商事方面包括合同法、債權債務、侵權賠償、婚姻繼承、公司法、 財產糾紛處理、房產建筑、勞動法、保險法、知識產權法等領域,累計代理案件數百宗,均取得了委托人的好評,執業15年來無投訴,不少案件被各大媒體報道。為一些企事業單位擔任法律顧問,提供了優質的非訴訟法律服務。其中不乏重大疑難法律事務,如為一宗標的達數億元的合同糾紛案件提供法律服務,為委托人避免過億元經濟損失;如為湖北首例鄉村道路缺陷交通事故案6名遇難者家屬狀告當地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取得勝訴等。 刑事方面,代理了一批刑事辯護案件,較好的維護了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為被告人實現了無罪、免處、緩刑、取保候審、減輕或從輕處罰。 周宗江律師為人誠實守信,工作認真負
特許加盟合同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13什么是累犯?什么是自首?
2021-01-16商標轉讓可以無償贈予嗎
2021-01-01外聘員工發生工傷單位怎么處理
2021-02-17房屋抵押利息可以申請延期嗎
2020-11-19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校方責任險賠付比例
2021-03-0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關系人有哪些
2020-11-29人身保險投保人不交保費公司是否能解除合同
2021-01-20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多少
2021-03-17航班延誤險得不到理賠怎么辦
2020-12-15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保險公司有哪些形式
2021-01-21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新保險法增加哪些規定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