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于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后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后,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遭人辱罵如何維權
2021-03-01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股權眾籌有什么發展
2021-02-27公司合并有哪些限制
2021-03-07交通事故誤工費該誰出
2020-11-19按揭房能否再次擔保抵押
2021-02-03保證擔保協議范本
2020-12-16故意毀財不立案會怎么處理
2021-03-25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被公司辭退賠償需要什么證據
2021-01-12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5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人身保險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有什么
2020-12-11保險合同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08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關于土地轉讓 房產所有權的問題
2020-12-01土地流轉金遲遲沒有到賬,農民又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1-24哪些人不享受動遷安置
2021-03-11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的必備條款有哪些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