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辯權是合同三大抗辯權之一,它是指在某種情況和條件下,當事人有相關的證明和依據證實對方當事人不會履行接下來的合同義務的時候,也可以決絕履行本該自身履行的義務。那么不安抗辯權定義又有哪些相關規定呢?今天,律霸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如下資料來進行解答。
一、不安抗辯權定義是什么?
根據合同法的第68條和第69條的規定,不安抗辯權的概念是這樣的:不安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指雙務合同成立后,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對方不能履行義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履行合同義務。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沒有后履行抗辯權,故法律設立不安抗辯權,使其在對方無力履行的情況下享有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的權利。
二、行使不安抗辯權需要什么條件?
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條件有
(1)合同雙方當事人因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
(2)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才能享有不安抗辯權。
(3)后履行義務的一方出現履行能力嚴重惡化的事實,并且存在到期不能履行、難以履行或者不會履行的現實危險。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主張不安抗辯權時必須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譽;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屬于違約行為,仍應履行合同義務,并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4)行使不安抗辯權時應通知對方當事人。
行使不安抗辯權是權利人依法享有的權利,不以相對方同意為必要,但行使權利時,依誠實信用原則,應當及時通知對方。這樣做一方面是盡量避免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害,另一方面也便于對方在獲得通知后及時提供擔保,以消滅不安抗辯權。
三、相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六十八條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根據上文相關的法律規定,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不安抗辯權的定義和形式條件不是沒有限制的。他只能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本質上是為了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和權益,保證合同履行按照客觀的法律法規來進行。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體是什么
2020-11-20行政機關行政復議范圍
2021-02-12三維標志都可以作為商標注冊嗎
2020-12-02協議離婚,如何要回我的買車資格
2021-01-30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嚴厲打擊對婦女實施的家庭暴力行為
2020-12-24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個人投資開發房地產應注意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27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人壽保險應該如何理賠,壽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是哪些
2021-02-01海上運輸保險概述
2021-02-04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投保單與保險單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3小事故逃逸了還能走保險嗎
2021-02-25車禍致殘的理賠項目有哪些
2021-03-11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保險合同糾紛的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05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保險代理人在其業務中欺騙被保險人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1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舊房改造和棚戶區改造是一樣的嗎,應當如何補償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