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對于先訴抗辯權和抗辯權不是很清楚,甚至可能都沒有聽說過這兩個詞,先訴抗辯權和抗辯權其實是發生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其中一方發起請求另一方就可以發起抗辯,那么先訴抗辯權和抗辯權的定義分別是什么呢?下面律霸小編將為您進行詳細的解答。
一、什么是抗辯權
抗辯權是在一種受到他人不正當的行使其權利對自身權益的損害時的一種對抗權。這是對權利過度使用的一種反制措施,利用這種反制措施,可以迫使一些不良行為得到遏制,保護利益雙方的共同權益。
抗辯權的概念:
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
抗辯權的不同定義:
在現代民法中,學者對抗辯權有不同的定義。臺灣民法學者洪遜欣先生認為,抗辯權是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尤其是拒絕請求權人行使請求權的對抗權。梅仲協先生認為,抗辯權就是因請求權人行使權利,義務人有可以拒絕其應為給付的權利。而另一位學者鄭玉波先生則認為,抗辯權屬于廣義的形成權,是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但又不以請求權為限,對于其他權利的行使,也可抗辯。大陸民法學者中有人認為抗辯權是能夠阻止請求權效力的權利。也有人認為,抗辯權是對相對人的請求加以拒絕的權利。還有人認為,抗辯權是指權利人用以對抗他人請求權或阻止請求權效力的權利。從以上學者對抗辯權所下的定義可以看出,抗辯權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
二、先訴抗辯權的含義
先訴抗辯權亦稱檢索抗辯權,是指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用于清償債務前,一般保證人對債權人可拒絕承擔保證責任,并以此作為抗辯理由。
其理解如下:
一是保證人被訴時,保證人可委托債權人為受任人向主債務人起訴,如債權人未能從主債務人獲得全部清償時,即可基于委任關系向保證人追償其余額和蒙受的損失。這樣,保證人僅于主債務人無力清償時始對債權人承擔責任。
二是當事人約定保證人僅在主債務人不為清償或不為全部清償時始對債權人負履行之責,因此其保證債務為附條件的債務,債權人必須先向主債務人訴追,并在強制執行而無效果后,始能向保證人求償。
三是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債權人應先起訴主債務人,但保證人須拋棄因“證訟”而消滅訴權的利益,在起訴無效果時再對保證人起訴。起初,該約定雖與“證訟”的效力相違背,但因其內容公平合理,大法官便默認其有效。到后來當事人雖沒有這項特約,只要沒有相反的證明,亦推定其有此項特約。到優帝廢除“證訟”更改債的效力的規定后,這種約定或推定的約定便更為合法了。上述三項措施,其實質是賦予保證人享有“順序利益”或“后訴利益”,即債權人應首先向主債務人起訴,在主債務人不能清償時,才可以向保證人起訴,否則保證人有權拒絕,這便是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根據這一改革,保證人的債務不再完全等同于主債務人的債務了,從而使保證“真正取得了它現有的附加行為的特點”。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在小編的文章之中對于先訴抗辯權和抗辯權分別是什么的問題已經有所理解了,先訴抗辯權和抗辯權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好像是債務人與債權負責人兩者之間的關系,具體是關于兩者的定義是怎么樣的在文章中已經一一羅列出來了,還想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請點擊延伸閱讀部分。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病假和醫療期的區別是怎樣的
2021-02-25轉賬支票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9債權人申請破產流程
2021-02-13盜竊罪判幾年
2020-12-11未盡贍養義務能否受贈與
2021-03-11民事案件能否跨地區移送管轄
2020-12-22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股權已經質押償還債務,是否可以查封土地
2020-12-06價格上惡意競爭違法嗎
2021-03-21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起訴
2020-12-15競業限制沒有補償還存在嗎
2020-11-15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拆除違法建筑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26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是否有補償呢
2021-02-12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可以約定幾次試用期
2021-01-11暑期工7天試用期無工資合法嗎
2021-02-06別人逗狗將我傷害,該怎么索賠
2020-12-10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