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合約是現代人合作最常見的方式,一旦簽訂合約,另一方就可以實行抗辯權了。但是簽訂了合約也不一定能夠防止撕毀和約等違法行為,當出現對方當事人沒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行事時,就可以實行抗辯權。那么經濟法中什么是抗辯權,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行使抗辯權包括
雙務合同中的抗辯權,是指符合法定條件時,當事人一方對抗對方當事人的履行請求權,暫時拒絕履行其債務的權利。行使抗辯權包括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
二、抗辯和抗辯權,是民法上極為重要的概念。
但是對這兩個相關的概念的不同含義及其類型,學界的認識較為模糊。例如,在我國學者中,大多認為廣義的抗辯權包括了抗辯的概念,即廣義上的抗辯權包括狹義的抗辯權和訴訟上的抗辯。這是認識不符合抗辯權概念的歷史發展的,顛倒了這二個概念之間的種屬關系。 抗辯權包含在抗辯之中。抗辯權乃專指對抗他人請求權行使的權利。抗辯權具有永久性、無被侵害可能性、不可單獨讓與性、無相對義務觀念性等四個特征。抗辯和抗辯權之間、抗辯和反訴及否認和反駁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三、我國有學者認為,抗辯可分為三類:
1、權利障礙的抗辯,即主張原告之請求權,基于特定的事由而自始不發生。例如法律行為的當事人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所訂立的合同未得法定代理人追認;合同內容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合同內容違反社會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無權代理未得本人追認;合同不成立和自始客觀給付不能。
2、權利毀滅(或消滅)的抗辯,即主張原告的請求權雖一度發生,但其后因特定事由已歸于消滅。例如,已清償及代物清償;免除;混同;給付不能;提存。有人認為,抵銷和撤銷權的行使也屬于權利毀滅的抗辯。對此,我們將在后文中進行分析。
3、抗辯權,即被告對于原告之請求,有拒絕給付之權利。
總的來說,經濟法中的抗辯和抗辯權有實質的區別,我們要弄清楚兩者的區別后才能更加合理的使用它們保障我們自身的權益。法律規定抗辯權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使用,也是有其適用范圍的。關于經濟法中什么是抗辯權,大家明白了嗎?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才算群眾扭送
2021-02-28醫療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23拆遷協議簽訂后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2行政復議的對象是什么
2021-01-27人身傷亡的交通肇事如何處理
2021-01-07醉駕吊銷駕照后多久能重考
2021-03-01酒駕處罰新標準
2021-01-07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如何委托律師購房
2021-02-05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2020-12-02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經營范圍相同就是違反競業限制嗎
2021-03-04哺乳期公司部門解散可以拒絕調崗嗎
2020-12-01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失業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自殺后可以獲得保險理賠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