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拾得他人財物時,應當及時歸還,這是物權法中的相關規定。當失主來取時,應當立刻歸還。但是如果是從一些正規的交易市場或拍賣行取得的他人遺失物,稱為善意取得。那么完善遺失物盜竊物善意取得制度有哪些?下面由律霸為您解答。
一、完善遺失物善意取得制度
我國《物權法》第107條規定: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后,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這一條內容是關于遺失物善意取得的規定。
國外對此也有類似的規定,如《日本民法典》第193條規定:盜贓、遺失物的特則:于前條情形,占有物系盜贓或遺失物時,受害人或遺失人自被盜或遺失之時起二年間,可以向占有人請求回復其物。第194條規定:盜贓及遺失物,如系占有人由拍賣處、公共市場或出賣同種類物的商人處善意買受者時,受害人或遺失人除非向占有人清償其支付的代價,不得回復其物。《瑞士民法典》第934條規定:因動產被竊、丟失或困其它違反本意而喪失占有的,得在喪失的五年內請求返還。但前款的動產被拍賣或經市場或經專營商人轉賣的,對第一位及其后的善意取得人,非經賠償已支付的價格.不得請求返還。前款以外的返還給付,亦適用有關善意占有人請求權的規定。第935條規定:貨幣及不記名證券,即使系未經所有人同意而喪失占有的,所有人亦不得向善意取得人請求返還。
從我國《物權法》第107條規定中可以看出,我國法律上是不承認遺失物得以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即使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亦可請求返還原物,只不過應向善意的買受人支付其購買該物的費用。對于善意的買受人來講,則不能有效取得該物的所有權,仍應由原權利人享有所有權。《物權法》第107條的這樣規定更多地是保護了原權利人的利益。這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國的善意取得制度對遺失物的流轉起到了限制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但發展和進步,商品經濟越來越發達,對動態的交易安全應該越來越受到法律的保護。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的價值也正在于保護交易安全、促進交易進行、提高交易效率。若在善意買受人取得遺失物,原權利人請求返還之前,買受人可能將遺失物再次出售。此時如果不認可買受人享有遺失物的所有權,在原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后,將會產生一連串的無權處分現象,進而造成相應法律狀態的回復,不利于社會關系的穩定和交易安全的保護。遺失物的所有權進行絕對保護而完全排除善意取得顯然是不可取的,應當設立特別規定,在一定條件的嚴格限制下,遺失物得以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如果拾得人(讓與人)對于轉讓標的物(遺失物)是無權處分。受讓人無法知曉讓與人對拾得物的無權處分并且支付了合理的對價,遺失物為受讓人依法定程序占有。這樣就具備了善意取得的全部構成要件。如果沒有法律排除遺失物適用善意取得,那么受讓人就應依善意取得而獲得遺失物的所有權。
如果法律規定在買受人善意取得遺失物所有權后,原權利人已經不再享有遺失物的所有權,其請求買受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不應該是物上請求權,也不可能是侵權之債請求權。遺失物權利人的請求權來源于法律的直接規定,是法律特別賦予的一項請求權,是法定之債。對該請求權所定的二年期限也應該屬于訴訟時效。根據《法國民法典》第2279條第2款,《日本民法典》第193條和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949條的規定,對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起算點均是自遺失之時起算,這些做法均值得我們借鑒。
二、完善盜贓物善意取得制度
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民事立法規定了贓物有條件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如《法國民法典》第2279條第2款規定“占有物如系遺失物或竊盜物時,其遺失人或被害人自遺失或被盜之日起三年內,得向占有人請求回復原物,但占有人得向其所由取得該物之人行使求償的權利。”第2280條規定:“現實占有人如其占有的竊盜物或遺失物系由市場、公賣或販賣同類物品的商人處買得者,其所有人僅在償還占有人所支付的價金時,始得請求回復其物。”《德國民法典》第935條規定:
(1)從所有人處盜竊的物,由所有人遺失或因其他方式丟失的物,不存在基于第932條至第934條的規定而取得所有權。
(2)對金錢、無記名證券以及公開拍賣方式讓與的物,不適用前項規定。
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948條、949條、950條規定:“善意取得之動產如為盜贓或遺失物時,喪失動產之被害人或遺失人,自被盜或遺失之日起二年內得向占有人請求恢復原物。盜贓或遺失物,如占有人由拍賣或公開市場,或由販賣與其同種類之物之商人,以善意買得者,非償還其支付之價金,不得回復其物。” 在我國《物權法》起草過程中,王利明教授主持的建議稿第77條規定:“受讓的動產為盜竊物、遺失物,所有人、遺失人或者其他有受領權的人有權在喪失之日起一年內相動產受讓人請求返還。
[1]此立法體例采用法國法模式,僅排除了“被盜物”的善意取得,即“盜竊罪”以外的侵占財物型犯罪中的贓物可以適用善意取得;梁慧星教授主持的建議稿第146條規定:“受讓的動產若系被盜、遺失或其他違反本意而喪失占有者,所有人、遺失人或其他受領權人有權在喪失之日起一年內向受讓動產的人請求返還。”
[2]此立法體例采用了德國法模式,即界定為“被盜及其他違反本意而喪失占有者”,反過來也就是說犯罪中“基于被害人意思”形成的贓物可以適用善意取得。《物權法》第107條規定: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后,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這一條是關于遺失物損害賠償以及取回規則的規定。物權法之所以不規定盜贓物的善意取得,是因為對被盜、被搶的財物,所有權人是通過司法機關追繳后退回。在追贓過程中,如何保護善意受讓人的權益,維護交易安全和社會經濟秩序,可以通過進一步完善有關法律規定解決。
對于盜贓物可以有條件地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其條件為:
一是善意占有人在特定場所或經由特定方式取得贓物。特定場所,比如公共市場、出售同類物品的經銷處;特定方式,比如公開拍賣等。受讓人受讓時是善意的,以合理的價格受讓;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受讓人;
二是原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內未行使回復請求權或是雖然在一定期限內行使了回復請求權,但是未向善意占有人支付相應的價款。在被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善意受讓人的兩年內,被盜、被搶物的所有權也不發生轉移。這時善意受讓人對盜贓物雖然沒有取得所有權,但法律上卻給予一定保護,解決的辦法是應該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按賣價將原物贖回,退還原所有權人,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確實無力回贖或者賠償損失,可以根據善意受讓人與原所有權人和拍賣方的意愿調解,如果原所有權人要求追回原物,善意受讓人應當返還,但所有權人和拍賣方應共同承擔善意受讓人由此造成的損失。這樣是從特定場所或特定方式入手來確定善意受讓人取得贓物時的主觀心理狀態,這不僅符合善意取得理論,而且有利于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使交易正常運行。既維護了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保護了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又保護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原所有權人的利益。
由以上相關條款可知,在正經交易市場或拍賣行取得的他人遺失物,是受讓人善意轉讓的,因此這種取得方式稱為善意取得。如果此時物品原所有權擁有者來取回時,也應當付出相應的費用。以上就是關于完善遺失物盜竊物善意取得制度,更多相關問題請咨詢律霸。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線桿占地補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6工傷公司惡意上訴怎么辦
2020-12-25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是單位嗎
2020-12-19什么是商標復審,商標復審有哪些類型
2020-12-18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交通事故訴訟時效起算時間
2021-01-11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是什么 法定繼承時遺產如何分配
2021-01-24簽訂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1-02-08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孕婦可以申請提前解除合同嗎
2021-02-20江泰保險旅游意外險
2020-11-08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及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30萬車貸追不回 保險公司當“賠匠”
2021-01-11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