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過幾千年來的發展,寶藏無數。在封建社會時,人們葬禮都是需要陪葬物的。古代不同于現代,有銀行有保險箱。在那個時候,人們的財寶不是用密室封存起來,就是找地方埋起來。經過這么多歲月,財寶的主人早已死亡,也就是說這些東西都成了無主之物。接下來,365律師將和大家分享民法的埋藏物歸屬問題?
埋藏物的概念
所有權屬已無從查考的有價之物。狹義指埋藏于土地中的不能證明其所有權的物。廣義則不論藏于何處,只要是它藏于動產或不動產中,并不知其所有人的,都為埋藏物。
民法的埋藏物歸屬
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對上繳單位或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93條規定:“公民、法人對于挖掘、發現的埋藏物、隱藏物,如果能夠證明屬其所有,而且根據現行的法律、政策又可能歸其所有的,應當予以保護。”我國《物權法》第114條規定:“拾得漂流物、發現埋藏物或者隱藏物的,參照拾得遺失物的有關規定。文物保護法等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113條規定:“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六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可見,我國采取的是公有主義的立法例,發現人不得取得所有權,只可能受到一定的表揚或物質鼓勵。
埋藏物的特點
埋藏物是成就發現埋藏物的條件之一,所謂發現埋藏物是指隱藏于他物之中,而其所有人不明的動產。通說認為,埋藏物具備三個特點:
其一,埋藏物應為動產。埋藏物公限于動產,如金銀財寶、珍奇古玩等。古代房屋或城市因地震、火山、泥石流等事變被埋沒于地下,已成為土地的一部分,不構成埋藏物。
其二,埋藏物應為埋藏的物。所謂埋藏,是指包藏于他物之中,難以從外部目睹的狀態。包藏物一般為土地,但不一定限于土地,建筑物或動產均可以為包藏物,如將古玩字畫藏在墻壁中,將珠寶藏在電腦的機箱中,至于埋藏的原因,究竟是由于人為的事實還是自然事件,則在所不問。另外,德國民法、瑞士民法都要求埋藏物以經過長時間的埋藏為必要。我們認為,認定埋藏物主要應依據其是否處于“埋藏”狀態,至于埋藏的時間長短并不具有決定意義,況且,如何認定“長久”也相當困難,因此埋藏物不以長時間埋藏為必要。
其三,埋藏物的所有人不明。所謂所有人不明,是指埋藏物并非無主物,但不知屬于何人。如果根本沒有所有人,應當適用無主物先占的規定;如果有明確的所有人,則應適用拾得遺失物的規定。在這兩種情況下,均不屬于埋藏物。至于如何判斷“所有人不明”,則應“就物的性質、埋藏的狀態、埋藏的時日等客觀情形加以認定”,而并非以發現人的主觀認識為判斷標準。
土地下埋藏的寶物數不勝數。古人有習慣,將財寶埋起來。時間久了,慢慢的就成無主物了。那么,民法的埋藏物歸屬問題?所有的埋藏物是歸國家所有的,任何人發現或者拾得都應該交給國家,國家可以相應的給獎勵。但是,不可自己私藏,是違法的。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還是不要強求。
遺失物遺忘物埋藏物的區別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拾得遺失物之債有哪些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高潤寧律師2015年加入河北某知名律師事務所,后于2017年10月轉入河北盈華律師事務所。從業以來,獨立或參與辦理了大量的案件,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婚姻家庭、合同糾紛、損害賠償、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訴訟與非訴訟實務,從中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訴訟技巧也更上一層樓。深厚的理論知識,配合靈活的訴訟技巧,讓其在辦理各類案件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高潤寧律師以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及高度的責任心,真正做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能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為當事人爭取權益,并得到當事人的一致好評。高潤寧律師以公平、公正、公道;專注、專業、專心為其座右銘。且積極、嚴謹、細致的辦案風格,使其能夠竭盡全力地為當事人提供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
九級傷殘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1-02-07工作時猝死怎么賠償
2020-12-26股份有限公司用交稅嗎
2021-03-05發明專利初步審查的范圍怎么規定
2021-03-19信用卡逾期被起訴流程
2021-01-09行政處罰停產停業多長時間
2020-11-14行政案件鑒定告知時限是多久
2021-02-07公司被起訴能夠破產嗎
2020-12-10監外執行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29老年癡呆癥老人,可以設2個監護人嗎
2021-02-03可作為遺產繼承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13放棄繼承權將不會產生代位繼承
2021-01-01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房地產中介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2-09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如何理解互聯網保險
2020-12-24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