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物非法的占為己有,埋葬物的性質是它的所有權歸屬不明,所以在判這類侵占罪的時候會受到很強的行為人主觀性影響,比如去挖掘出的埋葬物我們并不能完全知道行為人是有意去挖掘還是無意挖掘到的,那么侵占他人埋藏物與侵占罪怎么區分呢?
一、什么是侵占罪?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屬于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為己有。犯罪對象只限于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遺忘物不等于遺失物,也不同于遺棄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二、構成侵占罪的前提
1、要有通過正當、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財物的行為。這是構成本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本罪區別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過正當、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該財物即持有該財物就具有非法性,則不可能構成本罪。合法持有,其形式多種多樣,如接受他人的饋贈,通過合法交易等,但本罪的合法持有,根據刑法的規定,僅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代為保管,既包括受他人委托,代為收藏、管理其財物,如寄存、委托暫時照看,又包括未受委托因無因管理而代為保管他人的財物;既包括依照有關規定而由其托管的財物,如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財物依法應由其監護人代為保管,又包括依照某種契約如借貸、租賃、委托、寄托、運送、合伙、抵押等而持有代為保管,但因職務或工作上的關系代為保管本單位的財物的,不屬于本罪的代為保管。行為人如果將財物非法占有的不是構成本罪,而是構成貪污罪或職務侵占罪。
(2)拾撿他人的遺忘物。
(3)發掘得到他人的埋藏物,但這種發掘得到不能屬于非法。其一般應出于善意偶然得到,如果其本身非法,如盜掘他人埋在墳墓中的財物,或明知他人將某物埋下而故意盜掘得到,就不是構成本罪,這時構成犯罪的,應以盜竊罪論處。
2、必須是將他人的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拒不交還的行為。所謂占為己有,是指應當將他人交為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當成自己的財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處分、使用和收益。有的是將財物出售、贈與他人,有的是出租、消費、充抵債務、設定抵押加以使用,但不能包括故意毀壞這種處分。具有后者這種行為,應以故意毀壞財物罪治罪科刑。所謂拒不交還,是指依法、依約而當將他人的財物退回而拒不退回,如財物所有人明確提出交還并舉有證據證明屬及所有,行為人仍視而不見,明確表示不予歸還;或者雖然表示歸還,但事后又擅自處分致使實際無法交還;或者采用諸如謊稱財物被盜、丟失等欺騙手段而拒不歸還;或者攜帶財物逃離他鄉而拒不歸還;或者已經非法處分而拒不追回或者賠償的等等,當然,行為人如果最終還是交出或者退還了財物,或者是在他人明確提出主張交還前處理了財物事后已作了或答應賠償的,甚至是在他人提出主張后還擅自處分財物但又作了賠償的,等等,就不應以本罪論處。
從事實意義上講,埋藏物必須是埋藏于地下或他物之中,不易從外部窺視或目睹其實際存在的狀態,從法律意義上講,只有行為人由于偶然的發現埋藏物進而去非法占為己有的,才可能成立侵占罪。而如果行為人明知某地有埋藏物,并加以挖掘的,則應成立盜竊罪。
職務侵占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職務侵占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盜竊罪與侵占罪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吳月律師系遼寧卓政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畢業于“全國211工程”重點院校遼寧大學。本著勤勉盡職的職業精神,利用自身扎實的法學知識和不斷豐富的實踐經驗,吳律師多年來辦理過各類民事、經濟、行政、刑事等案件,最大程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深得當事人的廣泛好評。擅長領域:人身損害、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工傷賠償、勞動糾紛、合同糾紛、刑事辯護、常年顧問。聯系:13940520866,18642086136。:348426602,E-mail:18642086136@163.com。聯系地址:青年大街1號市府恒隆廣場23層。
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民事訴訟的范圍
2021-01-30疫苗質量管理存在安全隱患,部門可采取的措施
2021-02-10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二審終審駁回之后去一審法院嗎
2021-01-15婚約會受法律保護嗎
2021-01-11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轉繼承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1離職之后三個月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1-21勞動防護措施有哪些
2020-11-18哪些情形勞動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嗎
2021-03-22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農作物種植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1-01-18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無證駕車撞傷行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7保險利益原則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1-04保險理財的原則
2020-11-26保險受益權的轉讓
2020-11-27理賠遭拒消費者狀告保險公司
2021-03-08保險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1-03-15租的土地挖的魚塘被征收,補償款歸誰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