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拾得過他人的遺失物,無論錢、包還是其他物品,即便我們沒有親自經歷過也至少在電視上看到過。大部分的人會選擇找尋失主以歸還,有的人卻選擇私吞。在這里,我們可能就會對遺失物無因管理的概念提出疑問,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下。
一、遺失物拾得的概念
遺失物拾得,指發現且實際占有該遺失物,是發現與占有兩者相結合的行為。發現是指認識物之所在,而占有是對物在事實上的支配管領能力。發現與占有缺一均不可構成拾得。需要注意的是,拾得并非一定以拾得人在物理上予以支配,依一般社會觀念即可。拾得遺失物為事實行為,拾得人有無行為能力在所不問。即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仍能成為拾得人。
二、無因管理的概念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損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僅為他人),主動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法律事實。管理他人事務的人,為管理人;事務被管理的人,為本人。無因管理之債發生后,管理人享有請求本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的債權,本人負有償還該項費用的債務。 無因管理是一種法律事實,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無因管理之債的產生是基于法律規定,而非當事人意思。
三、遺失物拾得與無因管理的關系
拾得行為通常為無因管理行為,誠實拾得人以為他人利益之意思管理的,構成無因管理,不誠實之拾得人以為自己的利益拾得以及認為是無主物拾得的,不構成無因管理。法律對遺失物拾得的規定與無因管理多有不同,因此,無因管理的規定只有補充適用的余地。
拾得行為以合法為要件,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拾得人須為占有遺失物之人,但拾得行為也可以指示他人為之,而以發出指示的人為拾得人。若拾得行為由占有機關或占有輔助人為之,且在占有輔助關系范疇之內,則應以其所屬機關為拾得人,但若與所屬機關的指示無關,則系個人行為,由行為人為拾得人。同時有數人占有拾得物的,其數人為共同拾得人。
在經過以上的了解后,我們明白在拾得遺失物后悉心保管,打算歸還失主的這種行為才稱作遺失物無因管理,而對于那些選擇私吞遺失物的行為,由于屬于違法行為故而不納入無因管理的范圍。每個人都丟過東西,丟東西的那種心情想必每個人都能理解,所以當我們拾得他人遺失物時,要做好遺失物無因管理,為他人著想。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勞動法律關于變更勞動合同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06股東會的列席人有什么權利
2021-03-15股權眾籌有什么發展
2021-02-27哪些三維商標是不能注冊為立體商標的
2020-11-10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相撞怎樣劃分責任
2020-12-07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3幫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06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離婚房產如何評估
2021-01-07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服務外包和勞務派遣的意思一樣嗎
2020-12-15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括了哪些
2020-11-28保險條款解讀-家庭保險
2021-01-03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權利和義務
2020-11-12土地入股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5公益拆遷是什么,公益拆遷補償低嗎
2021-02-082020年全國的拆遷補償方案是統一的嗎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