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國物權相關法律的訂立以來,大家都對于目前法律上的物權效力和合同效力的區別就是處于相模糊的狀態,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聯系問題?,F如今,我國實施了新的物權法,那么在新的物權法中,物權效力合同效力的區別是什么呢?律霸的小編再為大家詳細介紹,進來了解一下吧。
一、物權效力合同效力的區別是什么
物權法解釋:第十五條【合同效力和物權效力區分】
第十五條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解釋】本條是關于合同效力和物權效力區分的規定。
本條規定的內容,在民法學中稱為物權變動與其基礎關系或者說原因關系的區分原則。以發生物權變動為目的的基礎關系,主要是合同,它屬于債權法律關系的范疇,成立以及生效應該依據合同法來判斷。
民法學將這種合同看成是物權變動的原因行為。不動產物權的變動只能在登記時生效,依法成立生效的合同也許不能發生物權變動的結果。這可能是因為物權因客觀情勢發生變遷,使得物權的變動成為不可能;也可能是物權的出讓人“一物二賣”,其中一個買受人先行進行了不動產登記,其他的買受人便不可能取得合同約定轉讓的物權。
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和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本身是兩個應當加以區分的情況。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合同一經成立,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就可以發生效力。合同只是當事人之間的一種合意,并不必然與登記聯系在一起。
登記是針對民事權利的變動而設定的,它是與物權的變動聯系在一起的,是一種物權變動的公示的方法。登記并不是針對合同行為,而是針對物權的變動所采取的一種公示方法,如果當事人之間僅就物權的變動達成合意,而沒有辦理登記,合同仍然有效。例如,當事人雙方訂立了房屋買賣合同之后,合同就已經生效,如果沒有辦理登記手續,房屋所有權不能發生移轉,但買受人基于有效合同而享有的占有權仍然受到保護。違約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應該承擔違約責任。依不同情形,買受人可以請求債務人實際履行合同,即請求出賣人辦理不動產轉讓登記,或者請求債務人賠償損失。
二、區分合同效力和登記的效力為我國民法學界普遍贊同。有的學者提出,區分原則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實際意義:
1,有利于保護買受人依據合同所享有的占有權。在不動產買賣合同成立以后,即使沒有辦理不動產權利移轉的登記手續,但是,因為合同已經生效,所以依據有效合同而交付之后,買受人因此享有的占有權仍然受到保護。即使買受人不享有物權,但是可以享有合法的占有權,針對第三人的侵害不動產的行為,可以提起占有之訴。
2,有利于確立違約責任。如果一方在合同成立之后沒有辦理登記,或者拒絕履行登記義務,由于合同已經成立并生效,此種拒不履行登記的行為構成違約,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假如未辦理登記導致合同無效,非違約方將無法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
3,有利于保護無過錯一方當事人。當事人之間買賣房屋未經登記的情況錯綜復雜,如果以登記為合同生效要件,則在因出賣人的原因而未辦理登記手續的情況下,在房屋價格上漲之后,出賣人有可能以未辦理登記將導致合同無效為理由,要求確認合同無效并返還房屋,這有可能鼓勵一些不法行為人規避法律,甚至利用房屋買賣欺詐他人,而損害的卻是善意的買受人的利益。特別是在房屋已經交付使用,買受人對房屋已進行了重大修繕的情況下,如果因未登記而確認合同無效并返還房屋,這確實會妨礙現有的財產秩序。如果嚴格地區分合同效力和登記效力.則可以防止此種現象的發生。
學者一般認為,區分兩種效力不但是科學的,符合物權為排他權而債權為請求權的基本法理,而且被民法實踐證明對分清物權法和債權法的不同作用范圍,區分當事人的不同法律責任,保障原因合同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也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原則。
曾有一段時期,我國的司法實踐以及一些立法,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認識。目前,無論是民法學界,還是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對于區分合同效力和登記效力,在認識上已經基本一致。
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合同法還規定了導致合同無效的各種情形,在這些情形中,并沒有不動產物權未依法登記的規定。雖然擔保法有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的規定,但本法在擔保物權編抵押權一章,改變了這一規定,即不動產抵押登記,只產生抵押權生效的效力。司法實踐也明確了區分合同效力與登記效力的原則,如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關于審理房地產管理施行前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規定,“轉讓合同簽訂后,雙方當事人應按合同約定和法律規定,到有關主管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一方拖延不辦,并以未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應責令當事人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
該解答明確指出,不動產登記并不是買賣合同的生效要件,而是其履行行為的組成部分。同時還規定,“土地使用者與他人簽訂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后,未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之前,又另與他人就同一土地使用權簽訂轉讓合同,并依法辦理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的,土地使用權應由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的受讓方取得。轉讓方給前一合同的受讓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轉讓方(即出讓人)因其過錯使得買受人不能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要承擔違約責任。顯然,土地使用權未辦理轉讓登記并不影響合同的約束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手續,或者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準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后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
在我國新的物權法上,在物權法的條款上變解釋了物權效力合同效力的區別。了解物權效力合同效力的區別至為關鍵,這有利于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處理物權效力前和合同效力的問題上,針對自己的問題所適應符合自己的法律規定。
擔保物權與訴訟時效
什么是擔保物權
購房合同的法律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孔令汝律師,男,漢族,云南邊昭輝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法學學士學位。 孔令汝律師2016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并從事律師執業,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知識和辦案經驗,對案件有著自己獨到的領悟和見解,在辦案過程中,孔律師能夠直擊案件要點,精準把握,針對案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收集對應證據,使客戶對案情一目了然,有效地保障客戶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犯。 孔令汝律師執業以來辦案類型涉及刑事辯護、合同糾紛、婚姻家庭等訴訟業務,也參與協商處理多起工傷、工亡案件等非訴訟業務,孔律師的敬業精神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孔律師擅長于婚姻繼承、債權債務糾紛、合同糾紛、交通事故、工傷賠償、勞動仲裁、房地產建設工程等相關訴訟及非訴訟法律事務。 孔律師始終奉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服務宗旨,本著對法律的信仰和對客戶負責的態度,做到將客戶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辦理,全力維護每一位客戶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犯。 ? ? ?孔令汝律師作為年輕律師,其思維敏捷,自身定位準確,辦案技巧嫻熟,具有突出的親和力。
醫療事故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嫖娼是犯罪嗎?嫖娼被抓怎么處罰
2020-12-12夫妻財產約定效力是什么
2021-03-17子女拒付贍養費怎么辦
2020-11-21以占有改定方式設立動產質權有效嗎
2021-03-05醫療事故賠償行政調解申請書
2021-03-14協議離婚,如何要回我的買車資格
2021-01-30試用期滿后的沉默是否視為承諾購買
2021-02-21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0-12-01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運輸保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20-12-18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保險合同生效
2020-12-20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保險猶豫期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8單方事故可以拒賠嗎
2021-02-16承包荒山植樹造林政策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