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物的先占取得在某鐘程度上是最為古老的一種獲取財產的方式,對于那些并沒有歸屬的財產,我們將之取得并且使用,從另一方面解讀,它同時是私有財產的前身,什么是先占,怎么樣的財產屬于無主物,我們只有清楚這中間的原則,才能知道無主物的先占取得制度是什么?建立這種制度會有什么影響。
一、先占的概念
按照通說,先占是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無主動產,即取得該動產之所有權。由此可見,先占由以下要件構成:
1、先占的客體是無主物
這是構成先占的前提條件。所謂無主物,指不屬于任何人所有之物。若一物已經屬于他人所有,則不可能再為另一人所有。
先占之物是無主物,這是先占與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的根本區別。遺失物、埋藏物等是有主物,只是暫時脫離了所有人或對其有占有權的人的支配,因此不能由拾得人、發現人憑借發現行為和拾得行為自動取得所有權。
當一物難以判明為無主物或遺失物、埋藏物時,為保護真正的權利人,應推定為遺失物和埋藏物,按民法中相應的制度去處理。
2、有先于他人占有無主物的事實
這是構成先占的事實要件,即行為人實施了先占行為。占有行為屬于事實行為,不需要行為人有行為能力,所以未成年人先于他人占有無主物也可成立先占。占有行為也可以指示他人完成,在此情況下,發出指示的人為先占人。
依據民法原理,先占行為不得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例如通過欺詐、脅迫或暴力手段取得無主物的行為是無效的。
3、占有物為動產
古羅馬法對無主物采取先占自由主義,對無主物不區分動產與不動產,一律允許先占人取得所有權。但日耳曼法規定,不動產只有國家有先占權,法律允許先占人取得動產所有權。現代國家多采用日耳曼法,對不動產不允許由個人先占取得,而是由國家享有先占權。
4、以所有的意思進行占有
這是構成先占的主觀要件。占有人對無主物進行占有時,有將該物完全歸屬于自己支配,排除他人所有的意圖。依據民法原理,對動產的占有均推定為以所有的意思進行占有,由提出相反主張的人負舉證責任。
二、先占的法律性質
1、先占是自然權利
先占涉及到自然權利、所有權的起源等問題。在所有權的起源上,梅因、格老秀斯、薩維尼等學者都將所有權的最初產生與占有或先占聯系起來。人類在地球上誕生之初,一切自然物皆為無主物,通過先占的方式歸屬于某一個體或某一部落。所有權是國家與法律產生后,對物的歸屬和支配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確認和保護。
因此,通過先占取得對無主物排他性的支配權是一項自然權利,是不以法律為基礎而存在的權利,法律只是對這一權利加以確認,而不能反對或否認這一事實。
隨著人類的繁衍和發展,時至今日,大量的自然物都已成為有主物,但自然界中仍有無主物的存在,例如深海中的魚、海邊的貝殼等。況且,有主物可以被所有人拋棄而成為無主物,例如人們扔掉的垃圾等。因此,通過先占取得對這些物的占有和支配是合理的,法律應承認人們先占的權利。
2、關于先占的立法例
從立法例來看,我國古代法律歷來承認先占制度,從《唐律》到明清律均規定了先占制度。《唐律》規定;諸山野之物,已加功力,刈罰積聚,而輒取者,各以盜論;。清律輯注闡述為;若山野柴草木石之類,本無主物,人得共采;,但他人;已用工力,砍伐積聚,是即其人之物矣。
古羅馬萬民法將先占作為所有權取得方式的首選,位居添附、孳息、發現埋藏物、長期時效之前。日爾曼法和現代大陸法系國家均承認無主物的先占取得。
三、對無主物的界定制度
1、拋棄物
拋棄可以消滅所有權,使有主物成為無主物,此處所說的拋棄物是指被拋棄所有權的動產。拋棄行為,首先要有拋棄的意思表示,因此要求拋棄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實施拋棄行為,即放棄對動產的占有。
2、不屬于禁止獵捕的野生動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條規定:野生動物資源屬于國家所有;該規定不盡合理。因為依據民法原理,物權的客體應該是能夠被特定人支配的物。野生動物在被捕獲后,可以被特定人所支配,成為物權的客體,但在未被捕獲,尚處于野生狀態時,不被特定人所支配,應當屬于無主物。如果規定野生動物屬于國家所有,就會產生一系列麻煩的問題。例如野生動物致人損害時,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規定一切野生動物均屬于國家所有也不符合生活經驗和常理。對于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只需立法規定禁止隨意捕獵即可,對隨意捕獵者可給予行政處罰和刑事制裁,而無需規定野生動物屬于國家所有。不屬于法律規定禁止獵捕的野生動物,可以先占取得。
3、其他可以先占取得的無主物
例如河中的鵝卵石、海邊的貝殼、掉落的樹葉等。無主物的范圍非常廣,難以全部列舉。在立法技術上,應采取排除法,即明確規定有主物的范圍,除此之外均為無主物。
位于他人動產或不動產上的無主物,非經該他人同意,不能先占取得,但依據當地習慣可以先占取得的除外。
四、關于野生植物的制度
野生植物未脫離土地之前,屬于土地的一部分,其所有權應屬于所有人或對土地有使用權的人。但根據我國很多地區的習慣,他人可以進入土地所有人或土地使用權人的土地,取得一些野生植物的所有權。例如山腳下的居民到山上采集藥材和野草等,對這種行為也應該認定為先占,否則從民法中找不到相應的概念來表達這種權利。但這種先占行為應當不對土地權利人的權利構成重大影響或損害,否則權利人有權制止。另外,屬于法律保護的不得采集的野生植物不得先占取得。
已知先占的概論及無主物的界定,面對日益發展的國家,越來越多的無主物問題也隨之顯現,我國在司法角度對無主物制度也有一系列的規定,對此進行區分,從司法實踐的角度予以研究討論,無主物的先占取得制度是什么,其實這種制度建立是為了維護國家社會穩定,更好區分無主物的歸屬,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這種對于制度的建立還需要時間和更為詳細的定論。
無主物占有即所有可以嗎?
無主物遺棄物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無主物歸屬界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有土地是否可以協議出讓
2020-12-06什么是保證擔保,什么是保證保險,這兩者區別是什么
2020-11-18反擔保成立要什么條件
2021-03-25網上購物商品與描述不符但又不給退怎么辦
2020-12-22婚姻自由原則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30異地執行拘留的法律規定
2021-02-04什么情況下能約定服務期
2021-01-03變更勞動合同內容要什么條件
2021-01-25競業限制勞動者怎么可以解除
2021-02-24勞務合同和就業協議書有什么不同
2021-01-25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2020春運返鄉險最高賠付10萬元
2020-12-23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諒解書的前保險給報嗎
2020-12-03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兒童意外傷害保險選購指南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