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名是法律規定當中存在著善意取得這項制度,大家對于善意取得,可能都是從表面上進行理解的,但是法律上規定是比較復雜的,在適用善意取得的時候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比如說很多人都想要知道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遺失物適用善意取得嗎?
一、遺失物和贓物適用善意取得嗎?
原則上遺失物和贓物是不適用善意取得的,但是符合一定條件的遺失物和贓物是可以善意取得的。
我國物權法規定了遺失物不得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但物權法又規定了取得兩年之后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10月30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全面放開了對贓物適用善意取得的范圍,至此所有刑事案件中的贓物都適用善意取得。
二、善意取得應該符合的條件:
(一)出讓人無權處分;
(二)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的。善意一詞是拉丁文bona fides來的,亦稱不知情,指不知存在足以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的主觀狀態。我們這里所說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轉讓。
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應知轉讓人是非法轉讓,一般是誤信其為所有人或其他有處分權的人。例如,錯誤地認為動產的承租人、借用人、受寄人、運送人是所有人或其他有處分權的人,并且依轉讓物當時的環境,他也不應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轉讓,如果是對讓與人的行為能力、代理權的范圍、意思表示的瑕疵發生誤解,不受善意取得的保護。
第三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這里的善意,是指取得標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占有人為非法轉讓。這里不僅不要求第三人有出讓人有權處分的確信,而且是推定任何參加交易的第三人都具有這種善意。物權法對這種善意的保護,是公信原則的體現。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惡意第三人。惡意就是第三人依當時的情況知道或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讓與的權利。即根據當時的環境,依交易的一般情況,可以得出讓與人無權讓與的結論,則第三人應視為惡意。例如第三人以不正常的低價購買物品,如無相反的證據,應認為是惡意。
(三)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四)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首先,小編在這里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從原則上來說在我國遺失物,他是不是用于善意取得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符合一定的條件也是可以適用善意取得的。除此之外,小編還給大家介紹了善意取得的要件。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拾得遺失物之債有哪些特征?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內處分有什么種類及期限
2021-01-16商號與商標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7反擔保解除時間法律規定
2020-12-30欠錢欠2000可以報警嗎
2020-12-10認定違建的主體是誰
2021-01-25支票背書填寫樣本內容有什么
2021-03-26事實收養關系的解除
2020-12-06戒毒所不是直系親屬可以探視嗎
2021-03-17錄音能否作為離婚證據使用
2021-02-27判決書生效后多長時間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12021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
2020-12-24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非血緣父親能否獲得撫養權
2020-12-18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
2021-01-10保障房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0-12-28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2020-12-02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同一時間段能否成立不同勞動關系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