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物適用善意取得是否合理
依傳統民法觀點,遺失物和贓物屬于占有脫離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一、關于占有委托物和占有脫離物的區分。
1、基于所有權人的意思而委托他人占有的物,
為占有委托物,例如因借用、保管等將物交給他人占有,此時占有人無權處分該物的,為無權占有人,調整所有權人與第三人的關系時,適用物權法106條規定之善意取得制度,如果第三人善意有償并實際取得了該物,則原始取得物的所有權,原所有權人不得請求返還。
2、非基于所有權人的意思而喪失占有的物,
為占有脫離物,例如遺失、被盜等。遺失物的拾得人有義務返還或上交國家,被盜的物品應經公安行政處理或刑事程序中發還給原權利人,自無疑問。如果遺失物拾得人擅自處分,將該物轉讓于第三人的,此時調整原所有權人和第三人的關系時,適用物權法107條之規定,即遺失物占有回復請求權制度。
二、占有脫離物被轉讓時,適用回復請求權制度。
一般情況下,遺失物的所有權人可以直接向受讓的第三人主張權利,要求返還遺失物而不支付任何對價,但是為了平衡雙方利益和穩定社會秩序,對所有權人的回復請求權又做出限制,即規定2年的除斥期間,如果2年內沒有要求返還的,則這種回復請求權無條件地歸于消滅。
特殊情況下,如果第三人是通過拍賣或從有資質的經營者處購買的,由于購買渠道如此正當以至于第三人顯得如此善意和無辜,所以立法者規定,此時原權利人仍然可以要求取得遺失物所有權,不過要支付給第三人取得該物時的對價。
三、關于占有委托物善意取得和遺失物占有回復制度區別適用的立法旨趣。
1、誰引發的風險,誰承擔不利后果。
占有委托物,是原權利人自愿地將所有之物交由他人占有,由于權利人的這種行為,造成了本權和占有事實相分離的狀態,使得以占有為形式的公示效力打了折扣,蘊含了占有人非法處分而不知情的第三人誤買的風險。既然這種風險是原所有權人造成的,那么第三人因信賴而誤買、因誤買而陷入與原所有權相沖突的兩難境地時,原所有權人必須做出讓步,為自己的委托占有行為付出代價,即立法強制其放棄所有權,由善意第三人原始取得所有權。
善意取得在生活上以及法律中的界定都是比較模糊的,所以自己要合理的進行處置,否則自己的利益就會失去一定的保障,所以自己要在進行證據的收集時,要仔細的觀察問題的發生是否真實存在,否則自己的合法訴求,在法律上都是不成立的。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遺失物遺忘物埋藏物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喝酒打人賠償多少錢
2020-12-15行政強拆流程
2020-11-12二審期間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9男女之間是什么法律關系
2020-12-13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
2020-12-25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保護令案件的證明方法是什么
2021-02-03顧客不小心在超市摔倒誰賠償相關費用有哪些
2021-03-09集體土地可以進行流轉嗎
2021-01-07出租人您清楚自己的責任和權利嗎?
2021-03-11發生工傷事故后 應該如何申報工傷事故
2021-02-08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保險合同怎樣才能成立
2021-01-14發生大地震造成人員死亡保險能賠償嗎
2020-12-26已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帶病投保人可獲得理賠嗎
2020-12-05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保險費分擔方式有幾種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