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權占有遺失物還是有權占有?
遺失物指非基于遺失人的意志而暫時喪失占有的物,遺失物只能是動產,遺失物的拾得屬于事實行為,不以拾得人有行為能力為必要。遺失物只能是動產,不動產不存在遺失的問題。遺失物也不是無主財產,只不過是所有人喪失了對于物的占有,不為任何人占有的物。
關于遺失物的刑法規定
遺失物指非基于遺失人的意志而暫時喪失占有的物,遺失物只能是動產,遺失物的拾得屬于事實行為,不以拾得人有行為能力為必要。遺失物只能是動產,不動產不存在遺失的問題。遺失物也不是無主財產,只不過是所有人喪失了對于物的占有,不為任何人占有的物。至于所有人喪失對于物的占有的情況,則有種種不同。一般是所有人自己因某種原因遺失;還有其他的情況,例如直接占有人將物遺丟失,對于間接占有人即所有人來講,是為遺失物。再如,無行為能力的所有人將物拋棄,因他欠缺意思能力,就不成立所有權的拋棄。但是所有人為了安全的目的或者其他考慮,將物品埋藏于土地之中或放置于一定的隱秘的場所,這時所有人并沒有喪失對于物的占有,因此并不是遺失物,如果因年長日久,所有人忘其所在,則為埋藏物或者隱藏物。
拾得遺失物的法律效果
我國《物權法》在《民法通則》第79條規定的基礎上,對拾得遺失物的規則稍作改進,于第109~113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之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1、拾得人的義務
(1)報告義務: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2)保管義務: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損毀、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3)返還義務:遺失物權利人享有遺失物返還請求權,拾得人應當返還遺失物給權利人。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有損于他人而自己獲得利益的法律事實。不當得利人應將其所得的不當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人。不當得利的性質屬于法律事實中的事件,不當受益人的義務根據法律規定的事由而發生,它不在于制裁受益人的得利行為,而在于糾正受益人不當得利的不合理現象。所以,我國民法原則規定:只要有不當得利的事實存在,就必須予以糾正,不需要追問當事人的主觀意志如何。 將他人財物據為己有,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據,應屬不當得利。
此外,我國刑法規定,將他人遺忘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且拒不交出的,按照侵占罪予以處罰。如果拒不交出他人財物,應以侵占罪提起刑事訴訟。但不存在拒不交出撿拾物的情節,不應作侵占罪對待,不能認定為犯罪,不能以刑法懲戒,其行為只能由民事法律規范予以調整。
《刑法》第270條明文規定,拾遺拒不交出者,應處以徒刑、拘役和罰金。為防止拾得他人錢物而拒不歸還,我國刑法設立了“侵占罪”,凡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他人的遺忘物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的行為,就構成侵占罪,要受到刑事處罰。犯侵占罪,一般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的要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遺失物的特征
1、遺失物是具體的物。
遺失物只能是物,而不能是某種權利,比如商標權等知識產權。而且遺失物不能是不能被人控制的物,比如陽光等等。
2、遺失物的界定狀態體現在占有。
比如甲丟了一只手機,那么這個時候手機被界定為遺失物是因為甲喪失了對手機的占有,也就是說甲喪失了對手機的實際控制。這一點是遺失物區別于埋藏物的最核心的特征。
3、是否喪失意思占有不影響遺失物的認定。
所謂意思占有,是指原所有人根據記憶的意思表示而持續的虛擬占有狀態。是否喪失意思占有只區別于遺忘物和非遺忘物的遺失物,而不區別于遺失物和其他物的特征。因為遺忘物本來就屬于遺失物的一種。比如甲遺忘了背包在公交車上,那由于遺忘,甲喪失了意思占有。但是如果甲無意間丟失了一個背包,那么此時甲在不斷尋找背包的過程中仍然有著意思占有,但該背包依然被認定為遺失物。
4、遺失物的重新占有須通過他人的民事行為。
比如甲丟了一只手機,如果這只手機之后被甲所找到了,在丟手機至找到手機這一段持續期間內,手機處于遺失物的狀態。而這個時候被甲找到了,不用說,甲重新取得了占有權;但是,除非甲能夠通過自身的民事行為找回這只手機,如果這個時候手機被乙拾得了,那么不管乙今后做何種行為,收益也好,處分也好,這只手機對于甲來說,自始至終是處于遺失狀態的遺失物。
收到遺失物應如何處理
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
本條是關于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處理的規定。有關單位收到遺失物,應當查找遺失物丟失人,請其認領。無人認領的,上繳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收到遺失物,應當查找遺失物丟失人,請其認領。或者存放遺失物品招領處,待人認領。自公安機關收到遺失物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六個月無人認領的,遺失物歸國家所有。公安機關可以拍賣、變賣遺失物,所得價金七繳國庫。
綜上所述,是否可以占有遺失物,對于這個困惑,根據中華傳統美德而言,是不應該的,在可以找到失主的情況下,應該立即歸還給失主,在無法得知失主的情況下可以發布招領公告或交給公安機關,由他們負責找到失主,總之不應該占為己有。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面離婚律師費是多少
2021-01-31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年檢手續是什么
2021-03-05沒領結婚證彩禮可以返還嗎
2021-03-04向外國請求送達文書,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3-04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試用期離職脫著不辦理怎么辦
2021-02-23裁員的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4員工申請勞動仲裁的技巧是什么
2021-02-11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產品責任險條款(國內)
2020-11-20哪些情況下可以變更保險合同的主體
2021-01-15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觀察期”出險不理賠
2020-11-16司機酒駕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0-12-08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車險理賠注意事項
2020-11-13土地承包合同撤銷補償問題
2021-02-06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