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證據”一詞雖早被理論界提及討論,往往與非法證據混于一體,以致二者糾纏不清,普遍意義上瑕-疵證據成為非法證據的另一稱謂,或包含于非法證據外延范圍內。然而,兩個《證據規定》的相繼出臺,徹底厘清了瑕-疵證據與非法證據的含混關系,從法律層面賦予瑕-疵證據自有含義,使得瑕-疵證據能夠獨立出來,形成證據領域合法證據、瑕-疵證據、非法證據三足鼎立局面。
瑕-疵證據是指不符合法定程序所收集的,在取證程序上存有瑕-疵的物證、書證,也包括在取證程序上存有瑕-疵的證人證言、訊問筆錄等言詞證據。對于瑕-疵證據的處理,應貫徹“先補救后排除”的原則,主要是采用補正、合理解釋等方式,使其具有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對于不能補救的,也應當予以排除。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六十六條規定,補正是指對取證程序上的非實質性瑕-疵進行補救,合理解釋是指對取證程序的瑕-疵作出符合常理及邏輯的解釋。
瑕-疵證據有三個特征:客觀性、關聯性和輕微違法性。瑕-疵證據雖然和真實情況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它也來源于客觀事實,具有證據的客觀性和關聯性。控微違法性體現在證據能力上,它的效力處于待定狀態,這些證據不會對相關人員的權利造成嚴重損害,也不會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但它并不像合法證據那樣當然的具有證據能力,但是如果對瑕-疵證據直接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就會增加司法機關收集證據的難度。造成瑕-疵證據的原因各式各樣,并不是所有的瑕-疵都可進行補正的,若有些瑕-疵證據經過司法補正后,沒有消除瑕-疵仍不符合合法證據的標準,這類證據應該被歸納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
瑕-疵證據產生的原因有四個方面:
一是偵查人員業務基礎不扎實、辦案工作不嚴謹,違反法定程序要求取證,導致取得的證據存在程序或實體上的瑕-疵。或者在調查工作中取證盲目,不能按照犯罪構成要件針對性地取證,抓不住辦案重點,取證不完整、不及時,固定證據不到位,甚至造成證據毀損、滅失。
二是執法理念存在偏差,對法律理解欠全面、欠妥當,收集證據過于片面,過度重視或只采集有罪、罪重證據,而將法律明文規定同時收集無罪、罪輕證據的義務棄之不顧。一旦證據出現矛盾就往往主觀臆斷,輕信有罪證據、忽視無罪證據,導致案件證明工作效率低下,說服力不強。
三是某些緊急情況下為了防止證據變質、毀損、滅失,不得不在不具備完全履行正當取證程序的客觀條件下緊急取得、固定、保全證據,這種情形下取得的證據或許不具備完全合法的形式要件,但仍可通過緊急情況解除后對其進行合理解釋或補正而獲得證據能力,這些非人為因素也是導致瑕-疵證據存在的實際原因。
四是規范化配套措施的缺失,被告人知情權、參與權得不到保障,律師調查取證權形同虛設,使得偵、辯雙方的取證地位不對等,以致控辯對抗不足;責任意識的淡薄,缺乏強制性依據,導致偵查人員不出庭的現象較普遍;庭審認證規則不完善,法官庭審指揮權運用不足。
非法實物證據瑕-疵證據的區別是什么?
1、侵犯法益的性質不同。非法證據以刑訊逼供、威逼利誘為主要表現形式,侵犯的是公民的憲法性權利,與國際上通行的人權保障精神相違背。瑕-疵證據侵犯的則只是是公民一般實體性權利或程序性權利。從侵犯法益性質以及侵犯嚴重程度而言,與非法證據相比都只能算是輕微的瑕-疵。
2、法律后果的差異。非法證據中的非法言詞證據,侵犯了公民基本人權,違背了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必須直接予以排除;非法實物證據因為證據客觀性的相對穩定性,則由法官根據具體案情自由裁量排除與否。而瑕-疵證據,因其違法性的輕微以及客觀價值的存在,則給與相應的補正機會。
3、社會寬容度和評價不同。不僅因為對人權的踐踏,更因為刑訊逼供等行為產生了一系列冤假錯案,因而社會公眾對這類非法證據,是極度摒棄的,需要堅決予以排除,因為大家要真相,更要真相過程的公正。瑕-疵證據因其法定形式限定和證據特性絕對了其不會發展到冤假錯案程度,且往往具有極高的客觀真實性,正因如此才會得以網開一面,獲得與非法證據不同的法律待遇。公眾對瑕-疵證據的容忍度和評價也會因其事后補救成為合法證據而得以接受。
4、是否可以轉化不同。瑕-疵證據中存在的瑕-疵,根據可補正原則能夠獲得重新予以補正的機會,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其轉化為合法證據。但這不能適用于非法證據,非法證據不存在轉化問題,對于刑訊逼供行為不能留有后路,否則即是自毀長城,縱然犯罪。非法實物證據也無補正可能,取決于法官的自由裁量結果。
認定瑕-疵證據的必備條件
瑕-疵證據作為證據的一個類別,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動的過程中,必然會引起周圍環境的變化并留下各種痕跡,或者在進行犯罪活動時為周圍人所目睹、感知。這些因犯罪行為的發生而產生的痕跡以及留在人們頭腦中的印象等,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司法工作人員正是借助于這些犯罪后遺留下來的痕跡、物品和印象,通過對它們的認真收集和掌握,查明案件事實證實犯罪的。因此,一切主觀想象、懷疑推測、道聽途說等不具有客觀真實性的東西,都不屬于本文所說的瑕-疵證據的范疇。
瑕-疵證據必須是與案件事實有著實質性聯系,從而對案件事實有證明作用的客觀事實。瑕-疵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的聯系是在案件發生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由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瑕-疵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聯系的表現形式是復雜多樣的。有的是同案件事實之間存在因果聯系,有的是同案件事實之間存在條件聯系。無論它們之間是何種聯系,都不能脫離案件事實。
瑕-疵證據補正之規則
兩個《證據規定》對存在瑕-疵的證據的治愈方式規定了兩種方式,即補正和合理解釋,但沒有明確補正的具體方式方法,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補正證據存在的瑕-疵:
1、征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事后認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事后追認的原理類似于刑法上的“被害人承諾”,即偵查機關的違法取證行為因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同意而取得了合法性。證據存在瑕-疵,往往意味著取證過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權利一定程度的受損,但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對自身權利的受損狀態并不介意,反而通過事后追認等方式認可了該證據的有效性,則該瑕-疵證據即可據此而“再生”。“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認可”這一方式一般適用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參與的某些程序環節,如在“首次訊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被訊問人訴訟權利內容”情況下,如果得到被訊問人的認可,明確表示在訊問時偵查人員通過不同方式已經完成了告知義務,該瑕-疵證據即可得到補正。
2、修正錯誤。所謂“修正錯誤”,主要適用于那些在筆錄上遺漏重要內容或者遺漏有關人員簽名的情形,如訊問人沒有簽名、筆錄填寫的訊問時間有誤等情形,通過一定方式修正該錯誤。辦案人員通過對證據筆錄作出必要的修改、增加或者刪除,盡量對原有的程序瑕-疵作出彌補。
3、重新實施偵查行為并重新制作筆錄。主要適用于證據筆錄存在較大錯誤或者偵查活動存在明顯瑕-疵的情形。證據筆錄存在較大錯誤,主要是指筆錄存在的錯誤無法通過修改等形式上的方式來進行彌補,如偵查人員沒有在訊問筆錄中記錄被訊問人的權利義務,這種程序瑕-疵可能影響到被訊問人供述的自愿性和真實性,此時就不能通過偵查人員對筆錄進行修改來進行補正,而應該重新進行訊問并重新制作筆錄。偵查活動存在明顯瑕-疵的情形也無法通過筆錄的形式修正來彌補,如組織辨認的偵查人員少于兩人的,應當通過重新組織辨認來補正瑕-疵。
4、作出合理解釋或說明。作出合理解釋或說明,是指辦案人員對證據的瑕-疵無法進行補正而作出書面的或口頭的“合理的說明”,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對已經進行的程序補正情況進行必要的說明,二是對于那些無法糾正和補充的瑕-疵證據進行解釋,主要是針對因時過境遷而無法補正的瑕-疵證據所作的情況說明。相對于補正來說,合理解釋是一種更容易的方式,偵查機關或檢察機關肯定會樂于優先選擇進行合理解釋。因此,對于合理解釋還是應加以必要的限制,在可以進行補正的情況下不能“貪方便”而進行合理解釋,如詢問筆錄中遺漏記錄告知證人有關法律責任的環節,一般情況下應當重新詢問被告人并重新制作詢問筆錄,只有當證人已經死亡、出國或者出現其他不可抗力的意外情況不能重新詢問時,才能允許選擇合理解釋的補正方式。另外,進行合理解釋時不能簡單地口頭或提交書面說明,而應該提交相關的證據予以佐證,如提供錄音錄像或者偵查人員出庭接受質詢等。
我們都知道當刑事訴訟法證據出現瑕-疵后,法院會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當事人的認可,重新偵查,并給瑕-疵證據以及最新證據做出相關說明和合理解釋。故大家有相關法律問題,歡迎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老百姓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22對行政賠償數目不服要怎么做
2021-03-07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要求有哪些
2021-03-20法律顧問審合同需要注意哪些
2021-01-20房產抵押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08什么是破產債權
2021-03-02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遺囑存放在遺囑執行人處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02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房產確權訴訟要所有繼承人嗎
2021-01-28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房產典當
2021-03-14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什么是保險條款
2020-12-27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