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療糾紛鑒定是怎么回事
立案前法院主持做鑒定
發生醫療糾紛后,在訴訟階段很多時候都要涉及到進行醫療鑒定,而這個過程往往占用很長的審理時間。從2011年開始,西城法院試行醫療糾紛立案前鑒定制度,由法院主持司法鑒定,避免了以往醫患雙方互不信任對方的鑒定結果而重新鑒定,而且患者可先不交訴訟費。
另一方面,按照衛生部門的規定,在發生醫療糾紛后,患者一方只能復制住院病歷中的客觀部分,而病程記錄、會診記錄、病情討論記錄等屬于醫生對病情分析的主觀病歷只能在訴訟階段通過證據交換獲得,非常不利于維權。而在西城法院,如果醫療機構同意適用立案前鑒定制度,必須在鑒定前將全部病歷材料的副本提供給患者,同時作為鑒定依據,極大豐富了患者一方的維權手段。
在一起醫療糾紛中,王女士在醫院實施了子宮全切手術后出現排尿障礙,她認為是手術操作失誤導致,起訴要求醫院賠償30余萬元。法官接到起訴材料后,向其介紹了醫療糾紛立案前鑒定制度,可以待鑒定后再決定是否提起訴訟。王女士接受了法院的建議,鑒定結果出來確認醫院沒有過錯,王女士態度立刻發生很大轉變,轉而要求法官給予調解,最終醫院負擔了鑒定費,并返還了部分住院費。兩年來,西城法院醫療糾紛年平均收案量下降56.46%,平均審理周期縮短38.94%。
醫療糾紛簡易調處制度
李某由于心臟介入手術失敗,導致心臟支架堵塞,半身不遂后拒絕出院長達兩年之久,并向醫院提出高額索賠,醫院勸李某起訴,但李某不肯。西城法院法官表示,像李某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如果患者不起訴,糾紛無法通過審判程序解決,而患者不起訴的原因是存在“訴訟恐懼癥”,不知道怎么打官司,也考慮到訴訟成本、風險和周期的問題。
為此,西城法院創立了醫療糾紛簡易程序調處制度,對于事實清楚或者基本已經達成調解意向的,指派專門法官主持調解工作,免除當事人的訴訟費用。李某最終在法官的幫助下提起訴訟,不到兩個月就與醫院達成協議,患者在出院當天領到了賠償款。
醫患糾紛處理時間縮短
“三位一體”機制推出后,不僅讓患者一方維權更容易,作為被維權對象的醫院一方也對機制非常認可。積水潭醫院負責處理醫療糾紛的人員表示,在醫學界骨科引發的醫療糾紛最多,去年醫院的36起醫療糾紛中,18起經法院司法確認解決,3起由法院調解解決,而最令醫院感動的是,兩起案件經法官勸解后,患者認識到花費高額的鑒定費后也無法得到賠償或補償,對醫療機構表示諒解后撤訴,避免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
基層醫療機構醫療糾紛發生的防范
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改善服務態度,加強責任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重點防范以上多發環節,在臨床工作中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嚴格按規范進行診療操作。
1.轉變服務觀念。要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醫院和醫務人員必須切實重視患者的權利,轉變醫療作風。
2.增強法律觀念。由于全社會法制觀念的逐步確立,患者及家屬維權意識大大增強,我們醫院和醫務人員也應該努力增強法制觀念。當前的現狀是:一方面,個別醫務人員沒有根據法律規定約束自己的行為,發生醫療事故損害了患者的權益;另一方面,醫院和醫務人員對目前所處的法律環境認識不清,缺乏法律意識,從而不能很好地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在某些沒有醫療責任的糾紛中不能很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形成醫療資源的不合理流失。
3.嚴格管理,堵塞漏洞。在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預防醫療糾紛的實際手段主要還是靠加強管理、堵塞漏洞,例如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不完善,監督執行不力;科室和部門之間銜接協調不夠;個別醫院工作人員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得不到及時制止;病案和其它醫療文書書寫和管理不規范等。
醫療糾紛處理的法律規定
醫療糾紛發生后,應當立即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并向患者通報、解釋,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三種途徑解決:一是自行協商。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愿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于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二是行政解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第三種途徑就是司法裁決。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后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基層醫療機構醫療糾紛發生的措施
1、醫患關系的改變,消費者意識的抬頭,醫療人員在診療病人的過程中,應充分讓病人與家屬了解病人目前的病情,即將采行的檢查或治療之原因和可能之結果,讓病人與家屬感覺受到尊重與參與感。對嚴重副作用的藥物以盡到事前告知之義務。
2、對于病情治療的愈后狀況之措辭應較為謹慎,千萬不要向病人保證能治愈或根治,也不要讓病人有錯誤之期待,對于一個可理解的病人,雖然可能確信病人會有好的結果,也不要輕易給予承諾。
3、解釋病情時,醫療人員應該站在病家的立場思考,以病人與家屬能夠理解的措辭與用語,并確認他們已經正確了解所要傳達的訊息。
4、完善病歷和處方的書寫,病歷是醫護人員臨床思維的憑證,是診療過程中的原始記錄,有很強的書證作用,是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司法鑒定的重要依據。一旦發生醫療糾紛,醫療文件的記錄存在缺陷,勢必使醫院處于舉證不力的境地,因此,規范病歷書寫是防范醫療糾紛的重要措施。各種醫療文件應按照有關規定詳細記錄、及時完成,特別是搶救、會診、手術、麻醉、上級醫師查房、交接班等記錄。在書寫過程中出現錯字時,應當用雙線劃在錯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蓋或去除原來的字跡。
5、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醫療制度必須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而市場經濟說到底就是法制經濟,今后醫院在與病人打交道、與藥廠打交道、與其他有關單位打交道的過程中,都必須受到市場體制規律的約束。因此,依法辦事就顯得格外重要。要想讓醫院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利于不敗之地,要想讓醫院充分自如地應付醫療糾紛,必須要有懂得法律實務的律師來參與醫院的決策、管理和重大事件的處理。聘請既懂醫又懂法的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應該說是當今醫院選擇的上策,可以迅速將醫院的醫療行為、醫院的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接軌,增強醫院處理醫療糾紛的能力。
醫療事故的處理有哪些途徑
當發生醫療事故時,無論對于醫療機構還是對于患者,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使問題得以解決哪,按照現行法律規定,醫療事故的處理一般可以通過三種途徑:
1、醫患雙方協商解決: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醫患雙方共同協商達成的解決方案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當然,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只具有合同上的法律效力。
2、由衛生行政部門主持進行調解:衛生行政部門在糾紛解決中,不做獨立的意思表示,只起到促成當事人形成一致表示的目的。調解協議和協商協議一樣,具有合同效力。
3、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所做出的判決和調解,都屬于國家公權力對民事活動的干預,具有強制性、終局性和權威性。
從上面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北京醫療糾紛鑒定是怎么回事,相比大家都有了了解,醫者跟患者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人們由于患病需要醫生的救援,在大家的心理,醫生就是神圣的,故律霸網小編呼吁大家一定要保持醫者父母心的態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器械事故打官司要收集哪些證據,第一時間要做什么
2021-03-02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6發明專利申報步驟是什么
2021-03-20指定住所監視居住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6婚前個人財產和婚后個人財產有什么區別
2021-03-25收養關系公證流程有哪些
2021-03-15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逆行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3-14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別
2020-11-21分紅率和儲蓄利率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為什么保險合同會終止
2021-01-24保險合同名字錯了怎么辦
2021-02-22加入WTO對各行業的影響:保險業國際貿易論文
2021-02-04被保險人或投保人保戶須知
2021-02-03不如實告知不賠 保險理賠可拒賠
2021-01-07殘廢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