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屏蔽措施。即在弱勢證人作證時在證人周圍設置遮蔽物,使得證人不能看到被告,而證人仍然可以身處法庭提供證言的措施。 2.通過視訊方式作證,如通過電視、錄像等方式作證。 ’ 3.秘密作證。即要求特定人員退出法庭。以使證人得以在更加隱蔽的環(huán)境中作證。 4.通過中介人對證人進行詢問。中介人的功能與解釋主要是交流與解釋,就向證人提出的問題同證人交流,并就證人的回答同提出問題的人進行交流,并進行必要的解釋。 5.為弱勢證人提供輔助器具或允許特定的心理支持者在場。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這些對弱勢證人的關護措施尚缺乏明確的規(guī)定,今后的立法中應當注意對弱勢證人的關護問題。需要指出的是,對弱勢證人的確定應當是在個案中進行的,否則將給審判工作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而在偵查階段與
審查起訴階段也要注意加強對弱勢證人的關護。 依據指引: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96年3月17日) 第九十八條 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 詢問不滿18歲的證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痢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9月2日) 第一百四十一條 證人應當出庭作證。 符合下列情形,經人民法院準許的,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 (一)未成年人; (二)庭審期間身患嚴重疾病或者行動極為不便的; (三)其證言對案件的審判不起直接決定作用的; (四)有其他原因的。 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2001年4月4日) 第十二條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證人是未成年人的,除法律規(guī)定外,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不出庭。 ④《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
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guī)定》(1994年3月21日) 第四十二條 對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 年幼的人能夠辨別是非并正確表達的,可以作證,但詢問方式必須符合年幼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⑤《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1999年1月18日) 第一百四十一條 訊問聾、啞的
犯罪嫌疑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在場,并且將這種情況記明筆錄。 第一百六十一條 詢問不滿18歲的證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第三百三十五條 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應當避免可能影響陳述或者證言客觀真實的誘導性訊問、詢問以及其他不當訊問、詢問。 辯護人對被告人或者證人進行誘導性訊問、詢問以及其他不當訊問、詢問可能影響陳述或者證言的客觀真實的。公訴人可以要求審判長制止或者要求對該項陳述或者證言不予采納。 訊問
共同犯罪案件的被告人、詢問證人應當分別進行。 被告人、證人對同一事實的陳述存在矛盾需要對質的,公訴人可以建議法庭傳喚有關被告人、證人同時到庭對質。 訊問未成年的被告人、詢問未成年的證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特點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