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打官司前患者要注意什么
患者仍要承擔舉證。
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是否患者就不需要舉證呢?對此,有關法律專家表示,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并不等于患者完全不舉證。作為病人或其家屬,還要承擔醫療行為的違法性和醫療行為造成損害的舉證責任。具體而言,在病人向法院提出訴訟時,仍應承擔的基本舉證義務包括:向法院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確實在被告醫院就診或手術過,比如病歷;證明醫院的診治給自己帶來了哪些不良后果、造成了什么損失,比如傷殘鑒定等。
對于醫療機構來說,舉證責任倒置也并非所有舉證責任全部由醫療單位來承擔。醫療機構承擔兩種責任,一種是因果關系推定責任,在這種案件中,只要原告(患者)能夠證明自己受到醫療行為的侵害,則法律推定這種損害與醫療行為有因果關系,除非醫療機構能夠科學地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無必然的因果關系。另一種是過錯推定責任,這時只要原告(患者)能夠證明自己確實受到醫療行為侵害的事實,醫療機構則必須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的正當性、合法性和自己的醫療人員無主觀過錯。如果醫療機構不能說明以上幾點,才可能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醫療鑒定仍爭議很大
舉證責任倒置并不代表固定不變的舉證內容。在實踐中,隨著庭審的展開進行,訴訟過程中也會不斷地進行舉證責任轉換,如醫院舉出了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清白,而此時就要求患者提供反駁的證據,拿不出證據就可能面臨著敗訴。醫療機構畢竟是掌握各種醫療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各種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的主體,醫務人員可以從多方面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
雖然倒置舉證責任,但仍然存在許多不利于患者獲得損害賠償的障礙。比如,醫療機構可以利用醫療法律不完備,以及自己掌握、控制和解釋各種醫療操作規程所帶來的種種方便,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對于相當一部分醫療侵權訴訟案件,需要經過專門的醫療科學技術方面的鑒定才能證明過錯或因果關系,而醫療事故鑒定在目前又是一個醫患雙方爭議很大、問題很多的制度
保全證據講究方法
據了解,有些患者擔心醫院篡改證據,因而搶奪、隱匿醫院保存的病歷、手術記錄等資料。為此提醒有關患者,這種行為不僅對打官司沒有幫助,反而影響訴訟效果。如確實擔心對方篡改證據,可在起訴后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及時鑒定、封存相關證據,學會正確有效地維權。
造成患者敗訴率上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存在濫起訴現象。有些患者或家屬因無法接受病情,就武斷地將責任推到醫院方面,動不動就告醫院。在索賠時,一些患者時興“要天價”,病情雖然不大,但動輒就數十數百萬元的索賠,這也增加了他們的敗訴率。法律人士建議,打醫療官司,市民要理智分析,慎重起訴,在提出賠償要求時,要有證據和法律的支持,不能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因為超過法律規定或者沒有事實證據支持的賠償,法院是不會支持的。
處理醫療糾紛有哪些途徑
處理醫療糾紛有三大途徑:協商、行政處理和訴訟。
在患者和醫院無法協商解決的時候,可以采取另外兩種方式處理:
一個是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另一個是向醫療機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具體如下:
1、醫患雙方本著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則,在人民調解中心醫患糾紛調解室負責人的主持下進行調解。
2、患者或其家屬可以向衛生局醫政股申請,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3、患者或其家屬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申請,由法院組織安排司法鑒定或醫療事故鑒定,并依據鑒定結論,依法做出民事判決。
醫患打官司的時候不知道該怎么樣才能夠最好爭取權益的時候,來律霸網有專業律師給你提供協助能有更好結果。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患者和醫院之間產生醫療糾紛,那么是需要進行鑒定的,如果屬于醫療事故,那么醫院就需要進行賠償,在打官司之前,我們需要保存好所有的證據材料進行起訴。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屬于行政合同嗎
2020-12-06臨時工在工地出了事故死亡能賠償多少錢
2020-12-16國家賠償質證程序
2021-02-14哪些房產不能抵押,抵押房產怎么進行
2020-12-09傷殘鑒定需要多少錢
2021-03-21襲警罪一般判多久
2020-12-09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
2021-02-28贈與合同約定不得撤銷贈與,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1-02-20夫妻一方與小三約定分手費,另一方可以主張返還嗎
2021-01-15合同保全有哪些功能
2021-02-25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擅自將耕地改為林地如何處罰
2021-02-08拆遷中的回遷房有房產證嗎
2020-12-04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定值保險合同包含哪些范圍
2021-03-11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2021-01-11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