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四個:
(一)必需有損害事實
醫療損害賠償的損害事實是指某種行為致使患者財產權或人身受到侵害,造成財產或非財產減損的客觀事實。包括醫療過失或過錯造成受害人死亡、殘廢、增加病痛,延長了治療時間、喪失了好的治療前景的事實,也包括出現上述情況導致的受害人及親屬精神上的焦慮、憂愁、苦惱的精神損害,還包括由于上述情況出現而導致受害人或其家屬多付出的物質上的損失。目前,對醫療事故中精神損害的賠償,在《條例》中已有規定,但賠償范圍過于狹小,數額偏低。
(二)必須有違法行為或技術上的失誤
醫療糾紛損害賠償案件中,違法一詞應作廣義理解,即不僅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更重要的是違反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實踐中,因醫療事故承擔民事責任,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由于醫務人員違反規章制度或技術操作規程,而不是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違法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作為是行為人積極地實施了法律或規章制度禁止的行為。不作為是指行為人消極地不實施法律或規章制度要求實施的行為。不作為違法行為的構成前提是行為人負有法律所要求的某種特定義務,不履行這種義務即為違法。這種特定的義務可以是法律直接規定的,也可能是特定職務或業務所要求的,如醫生的職業決定他有搶救病人的義務,消極地不去搶救就是不作為的違法行為。醫療糾紛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要件中,有一與其他民事責任的行為要件不同之處,那就是在技術事故的情況下,醫生只要存在操作技術的失誤,比如,手術醫生由于對臟器認識不清而誤摘,此時醫生即使完全按照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操作的,也仍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三)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確定醫療糾紛民事責任的必要條件之一,如果醫生的違法行為與病人的損害事實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那么不管其他條件是否具備,醫院都不承擔責任。
(四)必須有過錯
一般情況下,行為人只有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及損害結果有過錯,即存在故意或過失,才承擔民事責任。在醫療糾紛中,醫療方的過錯只有過失一種形式。因為故意造成病人損害后果的就構成刑法的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案,不再屬醫療糾紛的范疇。醫療糾紛中的過失應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或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其中理應包括醫療差錯在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受傷人員的搶救費由誰承擔
2021-03-16不服勞動仲裁什么時候可以起訴
2021-02-16行政劃撥土地拆遷是否有賠償
2020-12-07房屋拆遷產權確認是行政訴訟嗎
2020-11-30想要離婚,有什么辦法可以申請離婚
2021-01-16國家法律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何規定?
2021-01-10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9合同保全形式是怎樣的,有哪些方式
2020-12-06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房產證在銀行抵押起的可以加名字嗎
2020-12-26單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2021-03-24勞動合同變更書需要兩份嗎
2021-01-21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空難后保險應該怎樣理賠
2020-11-29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如何理解
2021-02-05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事故中機動車貶值怎樣理賠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