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實施的新行政訴訟法為解決行政訴訟的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的三大難問題,作出了制度上的改變;在立案上,擴大受案范圍,延長起訴時限,強制立案登記;在審理上,增加調解制度,強制應訴制度等內容;在執行上,增加拘留行政相關負責人等內容。
(一)受案范圍擴大到十二項
增加可提起訴訟的情形:對征收、征用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等。
應當登記立案
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起訴期限延長到六個月
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涉及不動產的可延長至二十年。
可跨區域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法院立案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復議機關可共同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增加調解制度
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調解應當遵循自愿、合法原則。
行政首長應當出庭應訴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托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可拘留拒不執行的行政機關直接責任人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明確規定要解決行政爭議
修改后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解決行政爭議”的表述。一改過去僅注重行政訴訟的監督和救濟功能,而忽視其解決糾紛的功能。把解決爭議納入行政訴訟目的將為擴大行政訴訟調解的適用范圍提供了立法目的的依據。
(文章來源于網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假期已過不能上班公司要付工資嗎
2021-02-17結婚六年未辦結婚證算法律婚姻嗎
2021-02-05認繳期限未屆至股東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19違法判刑黨員開除黨籍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02交通事故中要做哪些司法鑒定?保險可以賠償多少費用?
2020-12-04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被繼承人的死亡時間如何確定
2021-02-03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公司規章制度需要公示嗎
2020-11-22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會不生效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10保險公司賠付拖車費嗎
2020-12-10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保險公司財產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7事故后未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