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行政訴訟證據行政復議證據缺陷完善
證據在法學界被視為訴訟的脊梁,是構筑訴訟大廈最為可靠的基石。本文所要討論的行政復議證據是指在行政復議中可以用來證明行政案件事實的材料。本文討論的前提是承認行政復議制度是一種司法化的制度,至少是一種準司法性行為。①
《行政復議法》規定了行政復議的證據制度,是對原《行政復議條例》的重大創新,但是目前我國行政復議證據制度處于非常滯后的狀態,僅有少數的幾個條款散見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等相關的法律規定中。由于行政復議法對復議過程中如何進行質證、確認證據等問題沒有規定,作為“準法官”的復議辦案人員在審查案件中非常尷尬:一方面,如果辦案人員采用書面審理方式,則對采用哪些事實作為證據完全取決于辦案人員的“自由心證”。②這就產生了問題。首先,如何進行事實認定客觀上沒有統一的標準,完全取決于辦案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主觀性太強。辦案人員自身也“倍受煎熬”,案件中某些關鍵事實和證據存在疑點時書面材料無法體現,應當采信哪些證據、采信的證據是否是與案件的客觀事實完全相符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其次,當事人特別是申請人由于缺乏知情權、申辯權等基本權利而顧慮重重,似乎行政復議辦案是“糊涂人斷糊涂案”,進而對復議決定不能心服口服,達不到“定紛止爭”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公開質證方式效果固然很好,但是缺乏法律依據,辦案人員心中還是底氣不足。在質證過程中只能照搬照抄行政訴訟證據制度,而且即使在復議過程中經質證作為證據使用的“證據”在行政訴訟中能否得到確認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沒有科學而又合理的復議證據制度之建構,就不可能有依法行政、復議為民的穩健推進和有序開展。從理論上講,研究復議證據制度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行政證據制度,彌補理論上的空白,增強證據制度的系統性、科學性。聯系復議工作實際,對當事人而言,行政復議證據是當事人履行舉證責任的基本載體,也是證明其合法主張的基本手段,更直接關系著復議案件的后果,與當事人的權益息息相關。對復議機關來說,證據是查明和確定案件真實情況的依據。復議證據可以使復議機關依法辦案,有章可循,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節約行政資源。基于此,我們需要厘定行政復議證據規則,更需要完善行政復議證據制度以更好地發揮復議功能,切實踐行法治。本文試圖對此作一初步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損壞國家公共財物怎么量刑
2021-02-13村委會有權利截留征地補償款嗎
2020-12-10疫情期間解除租房合同算違約嗎
2020-12-26有關機構拖欠老人養老金怎么辦
2020-11-20違法強拆農村房屋的賠償規定有哪些
2021-03-22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的內容包括什么
2020-11-17公司股東變更后還要承擔之前的債務嗎
2021-01-15財產保全錯誤情形探討
2021-03-08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事實婚姻如何認定
2020-12-02離婚后能提出要贍養費嗎
2021-02-24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9該怎么做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3-10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