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行政訴訟證據類型中,當中會涉及到域外證據與外文證據兩者,雖然書屬于特殊證據的范圍內,但是兩者有著異性的區別。一般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當中的規定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區別
域外證據與外文證據的區別是什么
域外證據與外文證據均屬于特殊證據的范疇,但二者又有所區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六條及第十七條的規定,二者的區別應當主要體現為:
(1)證據的形成地不盡同:
域外證據是指形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證明材料,而外文證據卻無此要求,即前者強調的是證明材料的形成地,而外文證據強調的是語言的種類問題,其可以系形成于域外,也可以來源于我國大陸地區。
(2)行政訴訟階段的形式要求不同:
根據《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域外證據應當提供相應的公證、認證手續;根據《行政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外文證據強調的是提供標準的中文譯文。域外證據的文種不能排除是中文的可能性,故如果是中文文本的域外證據,則僅要求提供公證、認證手續,而外文的則尚需根據《行政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提供標準的規定譯文;同樣,由于外文證據的形成地可能是我國域內,也可能是我國域外,只有當外文證據系形成于域外,構成域外證據時,始要求當事人既提供標準的中文譯本,又需提供相應的公證、認證手續。
(3)對證據的性質要求的側重點不同:
對于域外證據,規定其公證、認證手續,重在強調證據來源及其本身的真實性;而對于外文證據,要求當事人提交標準的中文譯本,首先是維護國家主權的需要,其次也便于對外文證據的質證和認證。
(4)提供不能的后果不盡相同:
域外證據,若不符合《行政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十六第一款的規定,則根據《行政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五十七條第(五)項的規定,不具有證據效力,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而形成于我國境內的外文證據,當事人如不能提交標準的中文譯本,并非盡然導致舉證不能的后果,這是由行政訴訟的特色所致:行政訴訟應當適用法律、法規并參照規則,而后二者皆為行政機關所制定,對于外文證據的認定自有獨自的規則存在,司法機關亦應當予以相當程度的尊重,此為其一;而外文證據的種類亦很多,有的證據雖有外文,但非常簡單--甚至在我國現在的情況下幾乎成為了常識性知識,而實際作為證據使用的卻是該證據所包含的圖形等非文字性內容,此為其二;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權,對于外文這也屬于常識性的知識不要求當事人提交中文譯本的情況下,法院如因此而認定行政機關舉證不能實為當事人設定了更嚴格而并不必要的義務,此為其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擔任刑事辯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0-11-19國家賠償的種類有哪些
2021-01-27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如何計算二次離婚的六個月時間
2021-03-10哪些離婚證據是屬于非法收集
2021-01-28與港澳臺同胞結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01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的,應當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0-12-13物業收取電損費合理嗎
2020-12-04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保險理賠后還能投訴嗎
2020-11-18論訴訟代理主體之規范
2021-02-15保險合同中有些條款經常被使用,您熟悉嗎?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