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一:證據是否確鑿充分
法院作出一定案件結論,必須以查明案件事實為依據。在行政案件的審查中,首先要審查行政機關據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充分。
(1)舉證時限。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供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提供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2)不得收集原則。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標準二: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條、第45條的規定:“適用法律法規錯誤”不包括使用實際法律規范錯誤,還包括適用程序法規錯誤。(1)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主體必須是行政機關或者是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是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2)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必須依法定程序進行;(3)適用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具有法律效力的其它規范性文件,必須與所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相適應;(4)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具有法律效力的其它規范性文件,必須是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有權適用的。
適用法律法規錯誤通常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適用法律法規性質錯誤。其中包括行政主體為某種行為時應當適用甲法,而適用了乙法,行政主體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適用了尚未生效的法律法規;行政主體適用了已經失效的法律法規,行政主體適用了無權適用的法律法規;行政主體在適用法律時,有規避法律的行為等等;(2)適用法律法規條款錯誤。具體表現有:一誤用法條,即應當用某法的甲條而適用了某法的乙條;二引用法條殘缺、遺漏,即應當同時適用某法的多條卻只適用了其中的一條或部分條款,或者應當同時適用幾個法規中的條款卻只適用了其中一個法規或部分法規的條款;三誤用法條項目,即應當適用某法條的甲項而適用了乙項等等;(3)適用法律法規對象錯誤。是指行政主體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對不具備法定條件的行為人賦予權利、或者科以義務、可以進行處罰。即應當用某法的甲條而適用了某法的乙條;二引用法條殘缺、遺漏,即應當同時適用某法的多條卻只適用了其中的一條或部分條款,或者應當同時適用幾個法規中的條款卻只適用了其中一個法規或部分法規的條款;三誤用法條項目,即應當適用某法條的甲項而適用了乙項等等;(3)適用法律法規對象錯誤。是指行政主體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對不具備法定條件的行為人賦予權利、或者科以義務、可以進行處罰。
標準三: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人民法院審查行政程序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依法審查的原則;(2)合法性審查的原則;(3)無司法變更權的原則。
司法實踐中審查行政程序的作法是:(1)審查法定步聚這一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2)審查法定順序,要求行政程序中不出現順序顛倒,出現順序混亂。(3)審查法定形式,即主要審查法定要式行為是否違法,通常對外行使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權利義務的行為都應當是要式行為。(4)審查法定時限,行政程序遵守法定的時限,是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重要條件之一,違法法定時限也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行政程序違法的情況主要有:(1)具體行政行為缺少某一法定步驟,直接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2)具體行政行為實體處理合法,但行政程序違法造成了對被管理一方的侵害;(3)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行政程序違法亦未造成被管理一方的損害;(4)要式行為不符合法定形式;(5)訴訟當中行政主體重新取證;(6)訴訟期間,行政主體因法律依據不足,請示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解釋;(7)違反執行程序,濫用職權;等等。
標準四:是否超越職權
是否超越職權是司法審查最重要的標準。我國學術界和司法界一般認為,超越職權是指行政主體(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超越了法律法規規定或授權的范圍;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超越了委托的范圍。任何一種超越職權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超越職權的情況很復雜。
(1)從主體看,主要有縱向越權和橫向越權。前者有兩種形式:一是下級行政機關行使了屬于上級行政機關的職權;二是上級行政機關行使了屬于下級行政機關的職權。后者有三種情況:一是甲部門行政機關超越業務主管范圍行使了乙部門行政機關的職權;二是甲地域行政機關超越業務范圍行使了乙地域機關的職權;三是行政機關內部管理機關行使了外部管理機關的職權。
(2)從內容看,主要有超越法定范圍,使用了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執法手段和超越了法律、法規規定的適法幅度,后者主要是在行政處罰中。
(3)從程序上看,有超出法律、法規規定的行使職權的有效時間和采取了法律沒有規定的方式、形式或未遵守法律規定的必經程序。無權限性的越權行為情況較多,有行政機關行使了其它機關的職權,如行使了司法權;行政機關在資格轉移或喪失后,仍繼續行使原職權;行政工作人員在授權和未委托的情況下行使了行政機關的職權;派出機構在無法律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等。
法院對行政主體超越職權的行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審查:(1)資格審查,看被告是不是有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是否享有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職權。(2)內容審查,被告的行為是否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權限范圍;是否用了法律、法規沒有明文規定的執法手段;是否越過法律規定的處罰幅度。(3)程序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在法律規定的時效內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
標準五:是否濫用職權
濫用職權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不符合立法目的、精神、原則的具體行政行為。
濫用職權的情況十分復雜,從已有的事例看主要有:(1)動機和目的違法,追求不當利益。如行政許可中的厚此薄彼;行政處罰中的“法外施”或挾嫌報復;濫用罰款處罰、湊數達標處罰等。(2)工作方式和工作態度武斷專橫,實施具體行政行為不考慮相關因素、一意孤行、反復無常、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威脅恫嚇等。(3)行為后果顯失公正,違反責罰相當原則、違反等價有償原則、違反公平原則、違反“盡其最善”原則等。
標準六:是否顯失公正
顯失公正的處罰主要有:(1)法律規定量的幅度內的顯失公正;(2)法律規定罰種幅度內的顯失公正;(3)法律無規定(只規定可以處罰)是顯失公正三種。
行政處罰顯失公正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相同情況不同處罰;(2)不同情況相同處罰;(3)一個行為重復處罰;(4)不考慮相關因素;(5)考慮了不相關的因素等。
認定顯失公正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行政處罰動機端正原則;(2)公平合理原則;(3)處罰種類運用適當原則;(4)自由裁量權適用相對性原則;(5)符合社會習俗原則;(6)社會效益原則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不破租賃的適用瑕疵
2021-03-12非法排污水怎么處理
2020-12-29無期徒刑罪犯如何減刑
2020-11-09生活不困難也能索要贍養費嗎
2020-11-28存款證明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0-11-19贈與物還沒交付可以撤銷嗎
2020-12-29哪些交通事故將不予理賠
2020-12-23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公司高管是否有法定競業限制
2021-02-15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理財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03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8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車禍人傷保險賠償流程是什么
2020-12-27保險公司定損和修車廠不一樣怎么辦
2021-01-25保險對方車主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1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出讓土地土地使用稅怎么繳納
2021-01-24制定拆遷補償方案的主體是誰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