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張某從某超市購買雕牌洗衣粉1袋,使用時感覺質量有問題,遂向當地工商局投訴。經查,這種洗衣粉是該超市從山東省德州市某商貿有限公司購進的,共購進50袋。經商標權利人確認,這批洗衣粉不是商標權利人生產的。在案件調查過程中,該超市認為,自己是從合法的商家購進的這批洗衣粉,進貨渠道正規,且已索取、查驗了相關手續,對產品進行了嚴格驗收,已承擔了作為一個經營者所應當履行的特別注意義務。此外,該超市認為,從產品包裝看,這批洗衣粉與真品沒有什么不同,自己沒有能力辨別它的真假。因此,超市既沒有侵權的主觀故意,也不存在過失,請求工商機關免予行政處罰。
分歧:
超市的申辯理由對案件定性處理會產生多大影響?執法人員在研究該案件時,產生了3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現行《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將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定性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與修改前《商標法》相應條款相比較,刪去了“明知”字樣。現行《商標法》采用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說不論銷售者是否知道其銷售的商品為侵權商品,只要客觀上銷售了侵犯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就是侵權,就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現行《商標法》第五十六條還明確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這里只是免除了銷售者的賠償責任而沒有規定免予行政處罰,所以超市的申辯理由對案件的定性沒有任何影響,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種意見認為,超市的行為不能認定為商標侵權,更不能給予行政處罰。法律責任由輕到重依次是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對于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確定了侵權的過錯責任,《刑法》更是將主觀方面作為構成犯罪的四要件之一。商標權利是民事權利的一種,《商標法》作為介乎《民法通則》和《刑法》之間的行政法,對這種民事權利的保護,不能采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因此,第一種意見顯然是不合理的,是典型的客觀歸罪。超市的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
第三種意見認為,因超市不存在過錯及過失,其行為只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行政違法行為。主觀方面只能是歸責因素,而不是判定是否構成侵權的因素。過錯原則是侵權的一般歸責原則,《民法通則》中還有無過錯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在客觀方面,超市確實實施了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混淆了商品來源,對商標權利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也造成了侵害,現行《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明確將這種行為定性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因此,超市雖然沒有過錯,其行為也已構成民事上的商標侵權,并應當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但是,工商機關并不能據此認定其行為構成行政違法行為而給予行政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讓協議書合法要件
2021-01-19房屋轉租糾紛如何處理
2021-03-07人臉特征、指紋、航班行程是個人信息嗎
2021-03-11眾籌股權投資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1字體侵權如何賠償由誰負責
2020-12-25申請專利費用減緩辦法的有關通知
2021-01-08連帶之債由什么構成
2021-01-04人被車撞了有哪些賠償
2020-11-14男子只辦婚禮沒登記,婚姻是否有效
2020-12-25治安管理處罰立案嗎
2021-01-15已經離婚了還算婚姻糾紛嗎
2020-11-09勞動法關于簽署了無固定期限合同裁員賠償
2021-01-20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意外傷害險中的意外傷害是指哪些情況
2020-12-10保險公司怎么避免保險糾紛
2021-01-17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