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租房怎樣才能解除合同
1、房屋租賃合同的約定解除是指合同當事人認為解除合同比繼續履行合同更有利于自身利益,根據合同自由的原則,經協商一致而解除合同。對此,我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2、房屋租賃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當發生了法律規定的情形時,當事人一方依法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終止合同的權利義務。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3、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不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因承租人無正當理由違約而導致租賃合同的解除。
二、房屋租賃糾紛如何處理
1、協商解決,房屋租賃當事人因租賃房屋發生糾紛的,應當協商解決;
2、協商不成的,應當按照房屋租賃合同中約定的民事訴訟或者申請仲裁解決。
(1) 申請仲裁解決問題
仲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發生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向仲裁委員會申請解決糾紛的一種法定方式。但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應當雙方自愿,并事先在合同中約定或事后達成仲裁協議。若事先在合同沒有約定,事后雙方當事人又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將不予受理。
反之,雙方當事人事先在合同中已有約定,或者事后已達成仲裁協議的,一方向法院起訴,法院也將不予受理。仲裁具有司法行為的效力,一旦判決書生效,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民事訴訟解決問題
若當事人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約定訴訟方式解決的或者在糾紛發生后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租賃當事人違反相關規定,致使租賃合同無效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租賃當事人一方未履行相關法律規定的義務,致使租賃合同解除的,未履行規定義務的一方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造成另一方或者第三人財產損失、人身傷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租房簽合同要注意什么?
租房合同到期怎樣續租?
房東解除租房合同怎么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施工沒砸到人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9疫情減租政策是怎樣的
2021-02-07夫妻個人債務怎么取證
2021-03-14犯人羈押期間家屬可以進行探視嗎
2020-12-21交通肇事與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區別
2020-11-20撫恤金有一個親屬不簽字如何處理
2021-02-25單位的資金可以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嗎
2021-02-15哪些情形單位可以扣工資
2020-12-10什么情況下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0-12-16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交強險如何支付賠款
2021-02-10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學校平安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0-12-05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交通肇事跑路保險能賠嗎
2020-12-29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怎么辦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