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在商品房預售時,需要具備相關證件和條件。內部認購商品房就是在違反商品房預售條件的情況下交易的。那么,究竟內部認購商品房的風險有哪些?本文為您詳細解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據了解,所謂“內部認購”一般是指:商品房項目尚未具備銷售條件,開發企業在尚未取得《商品房銷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采取“放號”等方式讓消費者訂購商品房,與消費者簽訂“認購卡”、“訂購卡”、“確認卡”、“派籌卡”等形式的訂購協議,向消費者收取包括“定金”、“訂金”、“預訂金”、“誠意金”、“誠信金”等各種具有預付款性質的費用。此時的定金協議所指向的合同標的,是尚不具備銷售條件的商品房,是尚不具備合法上市條件的商品,這種營銷手段是一種變相的無證售房行為。
而通過內部認購方式購買的這種不符合商品房預售條件的商品房,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主要有四種:一是預期開發風險。不具備銷售條件的商品房項目,如投資、計劃、規劃、施工等諸多問題可能尚未最終落實,各種開發手續可能尚未辦結,致使建設和合法開盤日期都不能確定。二是價格風險。先期預訂,開發企業一般在認購卡上并未對商品房價格進行約定,如果遇有商品房市場價格上漲,最終的開盤價將隨之上漲,但遇有商品房市場價格回落,開發企業將會找出種種理由維持原價。三是設計變更風險。由于開發手續不完備,致使項目的環境、樓層、房型、設施、質量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到項目正式開盤時,消費者可能會發現,待售房屋的情況和自己預想的條件不符。四是定金風險。由于開發企業經營不善或者惡意欺詐,消費者可能面臨定金被侵吞的風險。
對于內部認購問題,有關人士指出,管理部門曾多次下發文件,對其違法本質予以揭示,同時對查證屬實的無證售房違法行為從嚴從重實施處罰。但是一些買房心切的市民對購買商品房相關的法律法規不了解,或者為了圖便宜而盲目跟風,見到新項目,爭先恐后交錢買號,客觀上無形中降低了
開發商的違法成本。因此,廣大市民不要通過內部認購方式購買不符合商品房預售條件的商品房,否則一旦產生糾紛,將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律霸小編為您整理,希望能更好的幫你解決內部認購商品房的風險有哪些的問題。希望您在商品房買賣時,注意開發商是否五證齊全,以免相關權益受損,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適用的一般時效是多久
2020-12-14中外合資銀行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0-12-02收益性股權融資違法嗎
2020-11-18留置輔警看護合法嗎
2020-11-22交通事故自己車輛受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1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期限
2021-01-13訂婚后一方想退婚可以嗎
2021-01-04侵權糾紛能否在被告住所地管轄
2021-02-22擔保合同的管轄異議怎么寫
2021-01-25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
2020-11-26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保險公司不提供投保人簽名的保單承擔敗訴責任
2020-12-09學生在校跳樓身亡保險有賠嗎
2021-03-01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為什么
2021-01-08保險法修訂擬擴大保險公司經營范圍
2021-02-17建筑用地承包合同樣本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