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要旨:
對申請人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程序性告知事項,不屬于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但行政機關重復要求申請人補正的行為亦應予指正。
案情:
2011年9月20日,朱*興等13人向杭州市政府郵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要求公開“收回、注銷江干區彭埠鎮新風村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以及經承包人認證情況”的信息。杭州市政府于2011年9月29日作出杭政公開辦[2011]125號《政府信息補正申請通知書》,告知朱*興等13人“請你們補充、更正所需信息內容的準確描述以后,再行申請”。朱*興等13人于2011年10月12日向杭州市政府郵寄《申請信息公開補正回復書》,告知“我們認為申請信息內容已十分明確,不需再重新進行補充或者描述”。杭州市政府于2011年10月18日作出杭政公開辦[2011]127號《政府信息補正申請通知書》,告知朱*興等13人:“你們于10月12日向市人民政府郵寄的《申請信息公開補正回復書》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的有關精神,鑒于本機關難以根據你們的申請確定具體的信息內容,請你們補充、更正所需信息內容的準確描述以后,再行申請”。
浙江省政府于2011年11月28日收到朱*興等13人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書》。該申請書認為杭州市政府作出《政府信息補正申請通知書》不合法,請求浙江省政府撤銷杭州市政府作出的杭政公開辦[2011]127號《政府信息補正申請通知書》,責令杭州市政府明確需補正的具體內容。浙江省政府于2011年12月1日作出浙政復補字[2011]72號《行政復議申請材料補正通知書》,要求朱*興等13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八條的規定,推選1至5名代表參加行政復議。朱*興等13人于同月3日收到該通知書,后向浙江省政府提交《行政復議代表推選書》,推選朱*興、陸*耀為復議代表。浙江省政府于2011年12月6日收到該推選書。2012年2月6日,浙江省政府作出浙政復決[2012]11號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認為,朱*興等13人申請公開“收回、注銷江干區彭埠鎮新風村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以及經承包人認證情況”的信息內容是明確的,杭州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杭州市政府)兩次要求朱*興等13人補充、更正所需信息內容的準確描述后再行申請,顯屬不當,予以指正。但杭州市政府作出的杭政公開辦[2011]127號《政府信息補正申請通知書》系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程序性事項,對朱*興等13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六條規定的受案范圍,朱*興等13人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五)項規定的受理條件。另,告知朱*興等13人如認為杭州市政府未依法履行信息公開職責,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決定駁回朱*興等13人的行政復議申請。該決定書于同年2月8日送達給朱*興。
2012年2月20日,朱*興等13人針對該決定書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裁判:
杭州中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朱*興等13人向浙江省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請求撤銷杭州市政府作出的杭政公開辦[2011]127號《政府信息補正申請通知書》,責令杭州市政府明確需補正的具體內容。浙江省政府經審查后認為原告申請公開的信息內容是明確的,杭州市政府兩次要求原告補正存在不當,對此進行了指正,且告知原告相關的救濟途徑。浙江省政府認為杭政公開辦[2011]127號《政府信息補正申請通知書》系程序性事項,不屬于行政復議受案范圍,并據此駁回原告的行政復議申請,并無不當。行政程序上,浙江省政府按照規定要求原告推選代表參加行政復議,并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被訴行政復議決定,程序合法。綜上,浙江省政府作出的浙政復決[2012]11號復議決定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符合法定程序。原告的訴訟理由不能成立,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據此判決駁回原告朱*興等13人的訴訟請求。
宣判后,朱*興等13人提起上訴。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系因上訴人朱*興等13人針對杭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公開補正通知申請行政復議繼而引發的訴訟。由于上訴人申請行政復議事項僅為對其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程序性告知事項,并不屬于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故被上訴人浙江省人民政府駁回上訴人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并無不當。雖然行政復議被申請人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復要求補正行為確有不當,但被上訴人已在其行政復議決定中予以指正,并為上訴人及時獲取所需政府信息指明了行政救濟途徑,故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依法應予維持。
2012年9月11日,浙江高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第(一)項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因申請內容不明確,行政機關要求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且對申請人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告知行為;……。”其背后的法理基礎是:補正告知是行政機關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之后,基于對申請書內容的審查的程序處理,是一種中間階段的行為,尚不屬于最終的行政決定。根據行政法上的成熟原則,這種程序性處理、中間階段的行為是不能直接接受司法審查的。但是,如果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認為“程序違法”已經影響到了行政行為的“實體決定”,那么這種補正告知行為就應當接受司法審查;如果行政機關濫用補正程序達到了變相終結行政程序的結果,也應當給予當事人復議和訴訟的權利。但本案中,被上訴人浙江省人民政府已在其行政復議決定中指正了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復要求補正行為,并為上訴人朱*興等13人及時獲取所需政府信息指明了行政救濟途徑,即上訴人可以通過要求杭州市政府履行政府信息公開職責實現實體權益,補正告知行為并未終結上訴人的實體權利,上訴人仍然可以通過行政程序獲得必要的救濟。因此,對于補正告知行為是否屬于行政復議范圍的認定,人民法院應側重于對當事人實體權利的救濟,當實體權益并未受到實際影響時,簡單地將二次補正告知行為認定為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進而在訴訟中撤銷或確認復議行為違法,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均不佳。故二審法院認定上訴人申請行政復議的補正告知行為系對其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程序性事項,該補正告知行為不屬于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
本案案號:(2012)浙杭行初字第29號;(2012)浙行終字第98號
案例編寫人: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惠憶馬*驥
相關法律知識: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長因兒童傷害誤工費的索賠可以得到支持嗎
2021-01-13喝酒被車撞是誰承擔責任
2021-02-10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訴訟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政府政策可以構成情勢變更嗎
2021-03-13開發商違反銷售廣告承諾該怎么做
2020-12-15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單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2-17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中止履行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10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保險投保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事故報案私了后保險理賠嗎
2021-02-13繳費期對保單利益有影響嗎
2021-02-18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委托代理
2020-12-10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