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冠縣律師 ? 臨海市律師 ? 南湖區律師 ? 西湖區律師 ? 洮南市律師 ? 城北區律師 ? 高新區律師 ??
不管是購買怎樣的房屋,交付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現實中賣方在實際交房房屋的時候,也有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才行。那到底法律中規定的房屋交付要具備的條件有哪些呢?律霸小編馬上在下文中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房屋交付要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交付條件應當是法律法規規定的房屋交付使用必須具備的條件,欠缺其中任何一個條件,房屋不得交付使用。
現行法規對商品房交付條件的規定,主要有三項要求:
1、竣工驗收合格。《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7條規定,“房地產開發項目竣工,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17條規定,“房地產開發項目竣工,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具備《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31條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時,向購買人提供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住宅質量保證書應當列明工程質量監督單位核驗的質量等級、保修范圍、保修期和保修單位等內容。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按照住宅質量保證書的約定,承擔商品房保修責任。”作為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兩書”成為交付的法定條件應當沒有疑問。
3、基礎生活設施應當具備交付使用條件。《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7條規定了商品現房銷售的條件,其中,“(六)供水、供電、供熱、燃氣、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具備交付使用條件,其他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具備交付使用條件或者已確定施工進度和交付日期”。現房是指已經竣工、可以馬上交付使用的房屋,現房銷售的條件,也就是房屋交付的條件。從法理與日常生活經驗來看,商品房如果不具備基礎的生活配套設施,就不能正常使用,也就不能達到合同目的。雖然這個《辦法》只是建設部的規章,但這一規定符合法理與善良風俗,有利于合同目的的實現,有利于保護當事人利益和減少糾紛,故應當作為交付條件之一。
除去以上條件外,法律法規沒有其它關于商品房交付條件的規定。有的地方,以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設定了新的商品房交付條件,如天津市的法規與上海市的規章都規定,商品房交付必須取得政府頒發的《住宅商品房準許交付使用證》 或者《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 這樣的規定,由于不屬于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范,最多只有行政管理的作用,而不能影響民事行為的效力。
二、房屋交付時應到達什么標準
交付標準是買賣雙方約定的房屋交付時所應達到的狀態。
其內容可以包羅萬象,質量、環境、配套、裝修、品牌、型號,都可以自由約定。交付時買受人據此進行查驗,未按標準履行的,出賣人應承擔違約責任,但不影響房屋交付使用。因為,在符合交付條件的前提下,房屋已經滿足交付使用的法定要求,對交付標準的違反,并不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也不構成根本違約,完全可以通過違約責任來解決
現實中大量的交付糾紛,并不是由于不符合交付條件,而是對是否符合交付標準存在爭議。本來可以通過違約責任來解決的問題,買方卻以拒絕受領來維權,這就大大增加了解決糾紛的社會成本。只有將交付條件與交付標準明確區分,才能看清問題的不同性質,不滿足交付條件的不得交付使用,而不符合交付標準的,不影響交付,只承擔違約責任。明確了這樣的規則,對于保護買賣雙方的利益,對于維護市場秩序都有積極的意義。
實際進行房屋交付的時候,除了需要符合國家規定的交付標準之外,當事人之間還可以格外約定交付的條件,只要是在法律范圍內做出的約定,那么就必須要符合了之后才能進行實際的房屋交付。若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延期交房起訴有效期是多久
2020年居民遇到開發商逾期交房如何處理?
開發商延期交房違約金應該怎么計算和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侄兒能贍養嗎
2021-01-27行政執法的主要類型包括什么
2020-11-17企業要進行新三板掛牌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04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試用期職工患病企業怎么辦
2020-12-13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火災意外險如何賠償
2021-01-04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范本
2021-02-04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原位癌的責任免除有哪些
2020-11-30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交通事故保險拒賠范圍有哪些
2021-02-16《保險法》司法解釋(一)
2020-12-16